杜甫的“陇道难”与李白的《蜀道难》之比较(3)

2018-07-17蜀道难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杜甫离开秦州是迫于衣食无着和令人厌烦的繁杂的人事应酬,因而其心情是郁闷的、忧愁的,此其一。其二,颠沛流离的生活,使老杜一家终年不得安宁,且南赴同谷虽听到栗亭的种种美好的传闻,但毕竟未亲眼见到,因而前途未卜,这更令他忐忑不安。这两个方面的叠加,正是杜甫写作这组“陇道难”诗的心理背景。作者的心境直接影响着他的创作,这种惆怅、郁闷的心情将融入对陇右山水的描绘之中。据此可以说,杜甫这组“陇道难”诗的基调是悲凉忧伤的。

  再说李白的《蜀道难》诗。关于这首诗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刺严武,刺章仇兼琼,刺玄宗奔蜀,咏蜀地山川、别无寓意,以及仕途、世道艰难等多种说法,迄无定论。詹锳先生《李白〈蜀道难〉本事说》[2]认为此诗是李白送友人王炎入蜀而作,其说比较可信。这首诗既对蜀道瑰丽多姿、惊险万状的山川景物作了生动的描绘,也表现出对入蜀友人的关切,希望王炎勿久留蜀地,早归长安。此外,鉴于当时危机四伏的国家形势,不排除诗中的有些描写亦流露出对国事危殆的担忧。作品的内容是丰富的,但主旨系为友人送行,当定为送别诗。诗中所云“问君西游何时还”的“君”,当指这位友人。而这位友人离开长安,从秦地入蜀,蜀地方位在长安西南,故云“西游”。至于篇末的“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等句,更可见其规劝友人之意。因而说《蜀道难》是一首送别诗不是没有根据的。

  送别诗的基调一般都比较低沉,正如江淹《别赋》所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而李白的这首送别诗,能脱出伤感的窠臼,变哀怨为开朗,以蜀道上雄伟壮丽的山川意象来淡化愁绪,强化豪情。这与王勃的著名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有相通之处。究其原因,这与李白宽阔的胸襟和开朗狂放的性格有关。

上一篇:略论李白《蜀道难》的演变过程下一篇:蜀道难写作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