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礼拜哦《蜀道难》寓意(2)

2018-07-17蜀道难

  同时期的诗篇,同主题的内容。《蜀道难》成诗于天宝初年,而在天宝二年(743年),李白作过一首极为相似题材的诗歌——《送友人入蜀》,引录如下:“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锦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这里有对蜀道狭窄、险峻景象的夸张描写,有和友人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意,还有对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的谆谆劝说,与《蜀道难》何其相似!创作时间的相近,选择题材的相同、表现内容的相似,不都导向于相同的作品主题吗?那就是送友人入蜀,劝友人功名不可强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求仕之路堪比蜀道。天宝元年,李白42岁。有着“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宏愿的李白,有着“不屈己,不干人”性格的李白,飘飘悠悠已愈不惑。这一年,他终因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下诏征赴长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人满怀喜悦与信心,到了长安。天生高才却只做了点缀升平盛世的御用文人,政治理想的破灭促使他毅然决然地上书请还。三年的翰林供奉,使李白彻底成熟起来,求仕受阻的经历使他更加坚定了生辰由宿命而定的思想。我们并不能因为李白有如此惨痛的经历、如此深切的感受,就断定他只能寄寓自己的功业难成之意。李白一生重情重义,正因为经历之惨痛、感受之深切,才使他对友人的劝说更加振聋发聩。在李白之前,南朝诗人阴铿写的《蜀道难》,以“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作结,饱读诗书的李白,面对友人入蜀求仕,自然会联想到阴铿对后人求仕的谆谆告诫。

  李白一生嗜饮酒,喜游历,好交友,借对蜀道的夸张描绘,寄寓对友人的殷殷关切之情,我们也就不足为怪了。

上一篇:蜀道难写作意图分析下一篇:《蜀道难》解读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