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与无弦琴(2)

2018-07-21陶渊明

  但取天壤情,何求郢人称?

  《奉酬袭美秋晚见题二首》 之一:

  鸟啄琴材响,僧传药味精。

  《袭美见题郊居十首因次韵酬之以伸荣谢》:

  近来唯乐静,移傍故城居。

  《奉和袭美夏景冲淡偶作次韵二首》其一:

  蝉雀参差在扇纱,竹襟轻利箨冠斜。

  垆中有酒文园会,琴上无弦靖节家。

  芝畹烟霞全覆穗,橘洲风浪半浮花。

  闲思两地忘名者,不信人间发解华。

  从陆龟蒙的诗中,我们可以知道他不仅会弹琴,而且还亲自择材造琴。显然他于琴是个行家里手,那么,他在诗中提及无弦琴是很好理解的。或因琴尚未张弦,或已得琴中趣,而不必抚弹有弦琴。这分明是一种心情和态度,而决不是硬要备一张无弦琴于酒后作势。

  《欧阳修夜坐弹琴有感二首呈圣俞》:

  吾爱陶靖节,有琴常自随。

  无弦人莫听,此乐有谁知?

  君子笃自信,众人喜随时。

  其中苟有得,外物竟何为?

  寄谢伯牙子,何须钟子期?

  这么多重要人物都认同陶渊明只会弹无弦琴,于是,陶渊明与无弦琴的关系便在中国文化史上确定下来,陶渊明不会弹琴也便成了事实。

  我本来也认同这一说法,因为古人说得有鼻子有眼,不像是在说故事。但联系陶渊明的秉性、行事为人的风格,却总心存疑惑:不会弹琴,却好装模作样地弄姿态,这还是那个自然醇和的陶渊明吗?如果有人说纵酒放达的刘伶或是形骸不拘的李白曾经在醉后手挥无弦琴,我是愿意相信的,因为这基本符合他们的风格,但陶渊明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我有点不明白。

  人往往在两种状况下会选择不表达:一是沉陷内心,有最深在的欢乐或悲哀时;一是在大自然中物我两忘时。陶渊明这样的人,把整个生命都融炼成物我两忘的境界,或许会真地选择有弦不张,有琴不弹。但说他不会弹琴,我却不肯同意。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必须再仔细地去看看陶渊明都是怎样说自己和琴的关系的。在他的诗文里,提到琴的地方不少。如《拟古》:

上一篇:性情中人陶渊明下一篇:陶渊明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