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滕王阁序(3)

2018-07-12滕王阁序

《滕王阁》文学常识

  《滕王阁序》

  1、三江五湖: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 2、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3、三秋:江南农民根据时令和收、种、管三项农事所定的名称。

  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②三季,即九月。《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③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4、南溟: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南冥者,天池

  1

  也。”因为“冥”是大海的意思,所以有将“冥”写作“溟”,指南边的大海。

  5、北辰:①北极星。②.喻帝王或受尊崇的人。③代指帝都。

  6、天柱:古代汉族神话中的支天之柱

  7、三尺

  ①指剑,剑约长三尺,故以“三尺”为剑的代称。

  ②指法律。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③代指人自身。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④指南曲音乐的法度、准绳。

  8、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笏板的长度大约2尺6寸,中宽3寸,此物件虽然不大,但却很贵重, 这是由它的质地决定的。笏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最早出现的年代应在春秋以前,史学家认为在商朝就可能开始使用了,是古代中国官员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办公用品。

  簪和笏都是做官人用的,“舍簪笏”就是不做官的意思。

  9、百龄:犹百年。指长久的岁月。亦指人的一生。

  10、奉晨昏:侍奉父母

  11、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古代汉民族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12、序言: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序,也叫做“叙”,或称为“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旨意、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内容的文章,也包括对作家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明。古代多列于书末,称“跋”,也叫做“后序”。二者体例略同,因此合称序跋文。 二、记日:古代记日的主要方式亦有三种:一是、用干支记日。如,是丁月末。二是、用特定的节日、节气名称记日。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三是在一月之内,用朔、望、晦表示旧历每月初一日、十五日和最末一日。月出(fěi)农历每月初三、既望(十六)

上一篇:滕王阁序同步素材下一篇:滕王阁序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