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3)

2018-07-20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教学反思

  今天,跟以往一样,本着自己的热情、顺利地完成了语文教研活动。《题西林壁》这是一首简短易懂的古诗,这是宋朝著名诗人----苏轼,游览庐山之后所写五首游记中的最后一首,蕴涵着哲理。本首诗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难点是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要想全面认清一个事物,必须全面﹑客观底、多角度地观察。

  根据古诗以往教学,多读,多想。本次教学中,我继续把握古诗要多读的特点。初读﹑精读﹑想象读﹑有感情读等, 层层深入,水到渠成。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意,采用了个人读﹑两人读﹑小组读﹑全班读。

  其次,根据我们这一期学过的有关庐山的诗----《望庐山瀑布》﹑以及看到的有关庐山的云雾描写文章,自然地﹑富有激情地导入古诗。然后采用猜猜地形式让学生想想古诗写了些什么内容。想扩大学生的思维,但教学中效果不太理想,只有龙吟云根据作者是游览庐山而写的古诗,猜测这是描写庐山景色的文章。我本意图是想让学生发挥想象,可能是描写有关游记中的小故事,也可能是游记所感等。这样为写作打下基础,学会从各种角度去写作。

  在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情况这一环节中,学生敢于说知道了什么?并且运用画画的形式相继点拨了岭﹑峰的区别,加深学生形象思维,体会作者用字之准确。

  体会文中所蕴涵的哲理这是本科教学的难点。首先,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其中佘丽娟同学提出了疑问:作者在庐山之中,怎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反应比较活跃,身在庐山之中,只能看清庐山的一小部分,所以,看不清庐山的整体面目,因而发出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此类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全面看问题。诗中的哲理也就显而易见,美中不足的是,让学生联系实际,怎样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独自沉思学生联系实际倒是反应不过来。在这里,我觉得应该安排学生互相交流一下,也许效果更好。

  总之,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氛围,以饱满的热情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敢说﹑感问,自由畅谈,这就是我在课堂上的宗旨

上一篇:题西林壁优秀教学设计下一篇:《题西林壁》原文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