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佩罗版的《灰姑娘》中,当教母将灰姑娘变成漂亮的公主时,她警告灰姑娘必须在午夜之前赶回来,否则魔法会消失,所有的现在的雍容华贵都将还原成原来的寒酸模样,这个所谓的“午夜禁令”其实就是要求女性必须将家庭始终放在心里,放在首位。科尔本施拉格说过,较之那些将时间都花在经营家庭的女性来说,经常和外界接触的女性更为自尊和自信。因此,在那个父制社会,男性总是希望女性更多地待在家里。
“午夜禁令”就像是对女性的一个鞭策。正如上文所提及的,灰姑娘得到了她想要的东西,可以去参加王子举办的舞会,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即她必须遵从于教母所提出来的这个要求,否则一切将成为泡影。这个禁令使得我们明白,决定女性命运的远非女性自身,而是男人。正如故事发展的那样,她们必须准时撤离,然后消极地等待机会,等待自己被王子发现。如果她们胆敢跨越这条界限,打破规定,那么,所有美好的未来很可能会立刻成为灰烬。
在格林兄弟的《灰姑娘》中,并没有“午夜禁令”,但是灰姑娘仍然是跳到临近午夜就急急匆匆地赶回家。在一定程度上,这反映出女性有一种畏惧成功的心理。较之于积极进攻,她们往往更愿意消极地等待上帝的眷顾,获得意外的好运。继母的两个女儿的积极进攻更好地给广大女性上了一课,这两姐妹无论如何努力地试图抓住机会,都没有成功。她们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依照父制社会的标准,她们缺乏矜持,不够贤惠,野心太大。
灰姑娘的不幸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因为父亲权利的缺失。并且,灰姑娘的命运也是随着另一男性――白马王子的出现而改变的。在舞会上,灰姑娘遇见了王子,通过舞会上的短暂接触,他们互相爱慕;通过那只遗落的鞋,王子最终成功找到灰姑娘,然后开始了他们幸福美满的一生。因为男性的缺失,女性受到了不公,遭受了不幸。同样,因为男性的回归,女性得到了解放,得到了人生的完美。这就是灰姑娘故事背后的一个逻辑公式。不难看出来,在父制社会,男性将自己看做女性的救世主,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灰姑娘仅是父制社会中的一个典型女性代表而已,像这样的女性有成千上万。她们不停地改变自己,顺应这个时代的要求,将自己所有的希望都押在未来的婚姻上。在现实生活中,童话《灰姑娘》一方面给人生境遇不佳的女性带来一点慰藉,另一方面它和男性的要求极其吻合,对女性无形中有一种消极影响。以上这些,都有力地说明了“灰姑娘”这个童话故事历久不衰、广受欢迎的巧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