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好词好句(2)

2018-07-22童话

  论《格林童话》中的原型

  一、荣格的原型理论

  荣格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关于人格结构的理论中,荣格提出,人格分为三部分: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意识是最表层的部分,是被人所觉知的部分。潜意识是一种平常难以被人觉知,但通过一定的作用和刺激能够转化为意识被人们所觉察到的部分。而荣格又将无意识分为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是在个体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因而具有独特性,它包括了个人的所有习得经验,被压抑了的、被遗忘了的知觉和情感。个体无意识存在于表层,随时都有可能浮出意识层面。同时荣格还认为在个体无意识的深层次还存在着集体无意识,既存在着未在个体无意识中发现的内容,是通过遗传存储在个体心理机能和人脑结构中的。

  原型永久的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之中,但它也有很多具体的表现形式,在神话、童话、民间故事中尤为突出。我们甚至可以发现不同国家、区域、种族各自流传的神话和故事中有相当多的类似形象和行为,也就是一些相似的原型。在语言并不互通、文化交流并不频繁的时期,这样看似巧合相似的内容实则就是原型的一种具体表现。

  荣格原型学说中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型,即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和自性(self)。

  自性是集体潜意识中的核心原型,它负责将心灵中的其他部分其他整合和协调形成人格的完整性、平衡性,也就是荣格说的个性化过程。自性显示个体的心灵天生具有一种自我协调和整合的倾向,是人格的起源、发展和目的。自性存在于每个人的无意识之中,并在不断是无意识和意识部分达到一致和协调,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发展水平会有不同,自性过程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有的会感受到痛苦和艰辛,而有的也会感受到一种愉悦和痛快。

  二、格林童话的产生背景

  格林童话产生于十九世纪,是由德国的语言学家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两兄弟完成的。他们收集了来自民间的童话、神话、传记,编辑、修改从而整合为一本童话集。雅各布・格林重视童话来源、历史和考证,威廉・格林文笔优美,对收集而来的故事进行润色和艺术化的修改,在两兄弟的合力之下,1812年《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第一卷问世,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格林童话。在广受好评下,格林兄弟再接再厉地完成了后来的几卷。本文之所以以格林童话中的故事和人物作为原型的分析对象,是因为格林童话不是只有格林兄弟二人撰写的童话故事,而是来源于民间,这样能普遍反映大多数人的一种从故事中表现反映出来的原型。对这些故事和人物的分析更具有意义和代表性。

  三、格林童话中的原型解析

  (一)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的英文原意本是指演员为了塑造他所饰演的角色所佩戴的面具,人格面具的作用和这里的面具有相似性。“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认可。”因而人格面具可谓是在原型中的表层,易于展示和具体表现而被人所觉知。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性动物,行为和观念必然符合社会的规范和约束,更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人格面具是可以帮助个人更好的融入群体社会,达到自己所需的目的,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收获丰厚的物质,以便获得更佳的生存环境。

  在格林童话中有一个故事的名字叫做《爱人罗兰》,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因为无意得知巫婆要杀害自己,于是设计陷阱让继母杀了她的亲生女儿而这个姑娘得以逃脱。她去找到自己的爱人罗兰,两人一起逃路。在逃亡的过程中,为了躲避继母,他们要经常伪装成不同的人和物。比如第一次罗兰变成了一片湖,而姑娘变成了一只在湖里游动的鸭子。当巫婆引诱鸭子过来而不得时,只能离开。这样姑娘和她的爱人罗兰逃过了一劫。接下来,第二次罗兰变成了一个小提琴手,而姑娘变成了美丽的花朵。巫婆无法摘取花朵因为一旦她靠近,罗兰便会拉奏小提琴,巫婆就会跳起舞来无法控制自己,最后巫婆受重伤倒地身亡。故事到这里为止,讲述的都是姑娘和罗兰如何通过化身变成和周围环境相符的另一样事物或人物而平安化解危机的。其实这种掩饰和转换是带有极强魔幻色彩的,普通老百姓不可能有这种真实经历,可是出现在人们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里,说明反映了人们集体无意识中关于人格面具原型的一部分,当故事主人公面对危机时,躲过危机的办法就是掩饰自己以便更好生存,就如同军人穿迷彩服掩护一样。

  (二)阴影

  阴影是指人性中的阴暗面或是兽性面。是原型中最深层次的内容,它不易被表现和觉察,受到个体的控制和压抑,被各种规范和教育暂时掩盖,但它仍然存在于每个人的集体无意识之中。阴影既包括了被自我所感受和拒绝过的部分,也包括未被意识到的原始和不成熟的部分。它的必然存在使得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冲动、攻击、不道德的倾向,但是否表现出来取决于环境的刺激和个人的教育、道德水平。阴影有时也能通过适当的表现,而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得个人具有强烈的抱负以及创造力。

  在格林童话中有很多的负面人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是巫婆和继母的角色,她们总是将善良美丽的女主人公赶尽杀绝,具有强烈的恶意。白雪公主中的巫婆继母嫉妒白雪公主的美貌,灰姑娘中的继母讨厌灰姑娘的美貌超越了自己的小孩,汉塞尔和格莱特是对自己继子继女的无来由讨厌,这样的情绪和态度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出现的,而且非常常见,或许我们的做法不会那么极端,但是故事中的人物将我们内心深处的这种情绪展示出来,让看过童话的人会有一种投射并且直面自己内心中的阴暗面,每个人产生共鸣的同时,也代表感知到了自己的阴影原型。当然,除了巫婆和继女,还有《小红帽》里的大灰狼,《青蛙王子》里势力的公主都是阴影原型的表现。

  (三)自性

  自性是集体潜意识中的核心原型,它负责将心灵中的其他部分其他整合和协调形成人格的完整性、平衡性,也就是荣格说的个性化过程。自性显示个体的心灵天生具有一种自我协调和整合的倾向,是人格的起源、发展和目的。自性存在于每个人的无意识之中,并在不断是无意识和意识部分达到一致和协调,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发展水平会有不同,自性过程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有的会感受到痛苦和艰辛,而有的也会感受到一种愉悦和痛快。

  上文提到了格林童话中的各种阴影原型的表现,但是这些人物无论是嫉妒他人,还是贪婪势力,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转化成好人或被消灭。童话故事的结局是一定是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从此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这边是人们内心中一种美好的愿望和自性过程。如果我们将男女主人公和负面人物都看做是内心的两种原型,当善良美好的男女主人公战胜了坏人,便也是道德和美好的情感战胜了阴影原型,控制了负面人格,最终负面人格转换成了更好的人格,形成了个人的人格发展和进步。这边是一种明显的自性。而这样的过程在格林童话的每个故事中都能看到,正是体现着人们内心中自性原型的存在,同时这种原型在人格的起源、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一篇:格林童话中的人物下一篇:格林童话好词好句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