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因王安石变法给天下开错了药方?

2018-07-20王安石

  引导语:北宋的灭亡与王安石的变法是否有关呢?我们通过下文来了解一些相关的信息。

  “新法”的另一后果,是朝廷为守旧还是革新陷入了无休止的朋党之争,改革派与反改革派之间势同水火。朝政混乱加剧了北宋灭亡,王安石及其“新法”便成了罪魁祸首。

  中国古代的变法者,大多没什么好下场。北宋王安石,便是其中之一。在文学上,他的才华毋庸置疑: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雅丽精绝、意境高妙。但是,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后世对他却褒贬不一。赞赏他的人,视他为贤明宰相,“一代圣人”;反对他的人,则称他是“元凶极恶”,视他为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有人托苏轼父亲苏洵之名撰《辨奸论》,称他经月不洗脸、不换衣,生活习惯差,做事不近人情;也有人撰《王安石洗冤录》,埋头考证史籍,发愿要洗清千百年来泼在王安石身上的污水。

  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但是,关于王安石的毁誉是非,似乎凝固在了历史的迷雾中。

因一句话没当上状元

  王安石是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人。父亲,进士出身,只在江南做过几任知县、知州,但所到之处,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王安石从小生活在父亲身边,受其影响很大。他后来回忆说,自己当时年纪小,不清楚父亲的为政事迹,但记得他的教诲,父亲希望“大润泽于天下”,就是要为全天下人谋福祉,如果有一个老百姓生活不幸福,为官者都应该觉得羞愧。

  1035年,广南出现战乱,西北党项人赵元昊也背叛大宋,消息传来,朝野震动。王安石写下了他现存最早的诗作《闲居遣兴》。他在诗中写道:“谁将天下安危事,一把诗书子细论?”诗中以天下安危为己任,充满了对时局的关切。而这时的王安石,年仅15岁。

  转过年来,调任江宁(今南京)通判,16岁的王安石也随父到江宁。在那里,他猛然感到光阴易逝,“男儿少壮不树立,挟此穷老将安归”?少壮时如果不选定前进的方向,那么到老必将无所成就。于是,他辞谢一切世俗应酬,埋头读书,以古代圣贤自期。

  有道是“十年寒窗”,王安石只用了5年,就顺利考中进士。不过,此中也有一段插曲。考官将前十名考生的试卷呈送当时的皇帝仁宗,排名顺序本来是:王安石第一,王珪第二,韩绛第三。但是,王安石考卷中有“孺子其朋”一语,惹恼了仁宗皇帝。“孺子其朋”,出自《尚书洛诰》,原文是:“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翻译为现代汉语就是:“你这年轻的小孩啊,今后和群臣要像朋友一样融洽相处。”这本是周公辅佐周成王时的劝诫口吻,宋仁宗当时年过30,皇帝都当了快20年,却被王安石一个毛头小子比作小孩,自然满心不高兴,他说:“这个考生犯了忌讳,不可以当第一。”结果,原本可以成为状元的王安石被降为第四。

上一篇:王安石和汉字红双喜的由来故事下一篇:朱永嘉:王安石与苏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