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汪曾祺原文(2)

2018-07-17汪曾祺

  当时,江青还不能直接指示北京的京剧团把她看中的沪剧本改编为京剧,她把任务交给了中宣部副部长兼文化部副部长林默涵,由林默涵出面具体操作。在得知北京京剧一团已经落实改编创作《芦荡火种》的任务后,她便急不可待地从幕后走了出来,于1964年元旦,亲自召见北京京剧一团的主要演员,给他们各送了一套《毛泽东选集》,要求演员们“坚决按沪剧原剧本改编,不能随意乱改”,勉励大家“要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把这场具有世界意义的京剧革命坚决进行到底!”

  北京京剧团不同于中国京剧院,这个团是由马连良、张君秋、谭富英、裘盛戎、赵燕侠等名角挑班的私人剧团合并而成的,隶属于北京市。当时的北京市书记彭真比较喜欢京剧,与京剧名角的私人关系也很密切。1958年“大跃进”时,彭真和其他领导曾经有过尝试排演京剧现代戏的想法,但遭到一些名演员的变相抵制,如马连良就明确表示不愿参加,不愿看现代戏,此事只好从长计议,暂时搁置。到了1963年,客观形势起了变化,北京市文化宣传系统越来越感受到有形的和无形的压力,已经寻找了几个现代题材的剧本,准备从中挑选合适的改编为京剧。就在这时,接到江青推荐来的沪剧本《芦荡火种》,本来就不敢怠慢,更何况沪剧本在已经看到的剧本中基础最好,加之此戏的主角阿庆嫂是党的地下联络员,又是茶馆老板娘的身份,由1958年曾演过《白毛女》,有一定的现代戏经验的赵燕侠扮演,不但非常对路,预计也肯定有戏。就这样,将沪剧《芦荡火种》改编为现代京剧的任务,很快就及时顺利地付诸行动。其时,北京京剧一团刚从香港成功演出后载誉归来,接到上级交来的沪剧《芦荡火种》剧本后,从领导到演员都很高兴,下决心改编好、演出好这出戏。首先成立了剧本的改编创作组,由四人组成,除汪曾祺外,另外三人是:剧团党委书记薛恩厚,副团长肖甲,编剧兼艺术室主任杨毓珉,执笔的任务自然地落在汪曾祺身上。

上一篇:胡同里的汪曾祺老人下一篇:汪曾祺 跑警报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