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就义之前被囚三年多,多次拒绝劝降(7)

2018-07-20文天祥

文氏宗祠

始建1722年 1982年重修

  奉先有祠,起居有堂。文氏族人在龙塘村定居繁衍后,就修建了文氏宗祠。尽管历经两三百年风雨侵蚀和“文革”的损毁,宗祠依然是村中最显眼的建筑,这一切都得益于文氏族人对宗祠的精心呵护。

  文氏第26代、龙塘村正茂尝理事会副会长文发坤已经72岁,但精神矍铄,说起文氏祠堂兴致高昂。正茂尝理事会是村里打理宗祠的机构,每年重大节日,村里都会在宗祠举行庆祝活动或祭祀仪式。

  文发坤说,龙塘村的文氏宗祠是十七世文绍球 (1669年~1746年)、文绍祥、文绍璋三兄弟齐心协力所建的。清康熙年间,这三兄弟从老围迁到吊湖沥,也就是如今龙塘村所在地。他们在此开枝散叶,龙塘村的文氏由此分为三大房。

  兄弟三人定居后,齐心协力置产业、建祖祠、编族谱。龙塘村文氏宗祠始建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深三进,占地800多平方米。可惜,在大跃进和“文革”期间,昔日堂皇雄伟的文氏宗祠悉数被毁。文氏宗祠一度成为牛舍,院内臭气冲天。更令文氏族人心痛的是,族谱也被烧了。

  1982年,文氏族人有感于此,开始筹款重修祖祠,历时三月,使得祖祠面貌一新。同年,文氏还重修了族谱。“说起这族谱,还得感谢村里的一个‘傻子’。”文发坤说,当年村里各户收藏的族谱都被搜出来烧了,唯有“傻子”家里藏有的一本没人去搜,得以幸免。

  如今,我们看到文氏宗祠又是一番新面貌,外墙贴上了灰色的瓷砖,地面也铺上了花岗岩地砖,神楼前还装有摄像头。文发坤说,这是2012年重修的。

  我们留意到,文氏宗祠中厅外,对着神楼门口两侧墙上挂着文天祥的 “忠孝”语录,其中“忠”“孝”二字较大,“忠”字下书“上事于君下交于友,内外一诚终能长久”,“孝”字下书“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孙亦复如是”。

  由此可见,自文天祥和文天球两兄弟之后,忠孝已深入文氏族人之心。

上一篇:圣人非完人:民族英雄文天祥临刑前曾动摇下一篇:爱国英雄文天祥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