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文天祥与梅州客家人(2)

2018-07-20文天祥

  忠于南宋王室誓死不降

  此后,文天祥统兵驻梅州达半年之久。1278年春,元军从海陆两路追击宋帝昰。宋帝昰在张世杰、陆秀夫的簇拥下,从潮州走秀山,至南澳,遇飓风,船坏,士兵死者过半,后赵昰因落水惊悸成疾,病死舟中。文天祥即与张世杰、陆秀夫议立赵昺为帝,7月,迁新会南大海中的崖山。为了忠于当时的王室,誓死战斗,从此年夏起,文天祥再次从梅州起兵勤王,率梅州客家人组成的二万义兵,转战“至循州,集散兵,屯岭南,复惠州”,他忠肝义胆,大义超然,公而忘私。由于长途跋涉,天气酷热,长女、六女也病死于河源行军途中。又“奉其母行,收兵海丰”,结果其老母病亡,只好复进兵潮阳。在潮阳的战乱中又死了第四、第五女儿。

  1278年12月20日,当文天祥再次走海丰,准备在海丰五坡岭造饭吃、然后再渡海时,被元将张弘范侦知,率骑兵拦截追上,文天祥被俘。随后被元军执持渡海,过伶仃洋,围攻崖山,企图逼使文天祥劝降。文天祥严词拒绝,几次吞樟脑自杀未遂,后被押解北上元都杀害。此时张世杰、陆秀夫孤军苦战,保卫宋帝昺,次年(1279)三月,负赵昺投海而死,至此南宋亡。当文天祥在海丰被俘时,随其担任前锋的义军士兵大多已渡海,文天祥被俘后,他们便散失于伶仃洋域至香港、澳门间及至海外。后卫及后续部队大多未随者则幸免于难,其中相当部分亦原路辗转返回,最后到梅州各县隐居下来。据众多姓氏谱史载及不完全统计,此类客家姓氏在梅州开基的足有34姓之多,其中就有如丘姓、廖姓、谢姓、叶姓等等,各姓氏族谱对此都有明确记载。

  被梅州人奉若“神明”

  文天祥与梅州客家人于南宋末这一勤王抗元的辉煌历史,构成了梅州历史文化中独特的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为了纪念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梅州人民不但一直没有忘记文天祥,而且把文天祥奉若“宗贤”、“乡贤”,乃至“神明”。从明朝正统年间起至清朝、民国,梅州人民先后在梅州城内不断建起了“凌风楼”、“双忠书院”、“五忠祠”、“七贤书院”等,如同纪念梅州至圣先贤一样,以纪念褒扬文天祥这位伟大的爱国者。但这些纪念设施后来都因年代久远或其他原因,先后被毁殆尽,就连最早并最具代表性的“凌风楼”也被拆弃了。目前遗存的只有1937年抗日战争之际改建在江北金山顶的“七贤亭”,虽然1987年梅县人民政府曾拨款作了重修,却也显得尘封和冷落。

上一篇: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赏析其三首下一篇:爱国英雄文天祥:虽死犹生,忠义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