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母亲曾德慈(2)

2018-07-20文天祥

  深明大义救国难

  身教胜于言教。在国难当头之际,曾德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持了文天祥投身抗元事业。

  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九月,元军20万在丞相伯颜的统率下,兵分两路,向南宋大举进攻。同年十二月,在江西赣州任职的文天祥,接到太皇太后(南宋理宗之后)《哀痛诏》,诏书中要求各地文经武略之臣,率勤王之师奔赴临安(今浙江杭州)以救朝延之危。次年正月十三日,文天祥又接到了太皇太后的诏旨:“文天祥江西提刑,照已降旨,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文天祥捧诏事痛哭。三天后,他便传檄诸路,招兵屯粮。

  然而,招兵之事谈何容易,朝延眼下自顾不暇,根本谈不上给招募的军士发放粮饷,所需军费都是各地自行解决。为了招兵抗元,文天祥决定舍家纾难,将自己的家产全部捐献出来。可是,这一决定能否得到家人的支持?

  一天午后,文天祥来到母亲的房间,坐定便对母亲说:“母亲,眼下国家危难,孩儿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连接太皇太后两道诏书。”

  “哦,诏书上说的什么?”曾德慈关切地问。

  “诏书要各地招勤王之师赴京抵御元军入侵,而且近日就要启程。”文天祥答道。

  “国难当头,理当为国效力,你放心去吧,家中之事不必挂念!”曾德慈以为文天祥要辞行,重毫不犹豫地说。

  “军兵招募齐了,儿肯定要与亲分别一段时日,”文天祥欲言又止,“中是……眼下军费难筹,儿决定……”

  曾德慈见儿子吞吞吐吐,想必是有难言之隐,于是她说:“孩子啊,有什么事你就痛痛快快地讲吧!”

  “母亲,孩儿不孝,请您老人家原谅!”说着,文天祥便跪在曾德慈面前。曾德兹见状,大吃一惊,她赶快起身扶起文天祥:“孩子,有什么事情好商量,你何必要这样呢?” 文天祥起身,边扶母亲坐下边说:“母亲,由于军费不够,孩子儿决定将家产和历年俸禄的积蓄全部捐作义军费用。”

  曾德慈一听是这事,顿时不知如何回答。文天祥见状忙说:“母亲,孩儿不孝,不仅不能好好侍奉您老人家,反而把仅有的家产都捐出去了。如果您不同意,孩儿再另想办法。”

  “不,孩子!”曾德慈深情地望着文天祥,“你这是办正事,办大事,娘支持你!说实话,娘心里一下子还真拐不过弯来。但娘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都没了,哪还有家?孩子,只要是为国效力,娘什么都舍得!”

  说着,曾德慈起身从箱中翻出一个首饰盒,她将盒子递给文天祥:“孩子,这是娘嫁给你父亲时的陪嫁首饰,你拿去当了充当军费吧!”

  “母亲,这怎么行?您还是留着吧!”文天祥连忙推辞。

  “孩子,这就算娘献给义军的一份心意,你一定要收下!他们能为国流血捐躯,我这点东西又算得了什么?收下吧!”曾德慈又将首饰盒递补给文天祥。

  望着深明大义的母亲,文天祥流下了激动的热泪,他双手缓缓捧过首饰,哽咽道:“母亲,孩儿代表义军谢谢您老人家!”

  在文天祥的精心组织下,一支3万人的义军在很短的时间内组组建起来。从此,文天祥驰骋在抗元的最前线。

  残酷的战争环境,紧张的战斗生活,使得文天祥不仅无暇侍奉母亲,甚至连母亲及家人的生命安全都无法保证。景炎二年(公元1277)八月十七日,文天祥的部队在永丰空坑被元军击败,当时曾德慈与孙子道生险遭元军俘虏获。面对这兵纷扰的战争年代,曾德慈处之泰然,她以巨大的毅力,与广大百姓一道经受着战争带来的苦难。

  为了使母亲少受颠沛流离之苦,文天祥让在惠州任职的弟弟文壁将母亲接去赡养。不久,文在祥的部队也转战到文东。祥举元年(公元1278)八月,朝延加封文天祥的为少保信国公,封曾德慈为齐魏国夫人。消息传来,已在病中的曾德慈感到无比欣慰,她为儿子而高兴。

  九月初七,曾德慈不幸病逝,享年65岁。当时,文天祥正处在抗元的紧急关头,无暇为母亲服丧,只能由弟弟文壁、文璋奉母亲灵柩往惠州安葬。母亲去世,却不能亲,儿子却不能亲往料里丧事,这在中国古代实属大不孝。然而。在民族存亡的时刻,文天祥只能舍小家顾大家,以抗元事业为重。为此,他在《哭母大祥》这首诗中写道:“古来全忠不全,世事至此甘滂沱。”,同时他也相信母亲会理解他的选择,因为尽忠于国家,也是母亲对他的一贯教诲。

  “母亲教我忠,我不讳母志”。文天祥壮烈的一生,确实是在履行着母亲对他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

  曾德慈,平凡的女性,不凡的母亲!

上一篇:文天祥诗词四首下一篇:文天祥及“宋末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