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听课反思(2)

2018-07-21小石潭记

  3、探究感悟。这一环节带领学生进入小石潭的景,重点体会作者的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抒情,只有把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才能达到情景交融,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在我们的写作中也是可以借鉴的。

  这三大环节可谓是环环相扣,既注重了学法的指导,又配有写作训练。最后在《小石潭记》优美的配乐朗诵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整个课堂上,刘老师激qing满怀,引导学生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解读课文,津津乐道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讲的时候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这是一堂成功的新授课。

  课后,我又向刘老师探讨了有关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我明白了文言文教学决不能忽视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必须重视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通过反复的诵读,去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去深切体悟文言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质,能动地缩短现代人与古代书面语言之间的距离。只有增强了语感,学生才会入情入境地品读文章语言,从而对学习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技术无痕——以《小石潭记》为例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如何让信息技术恰当地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文言文教学是否能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

  10月24-26日,我参加了在浙江温州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暨现代教育发展论坛”活动,执教的《小石潭记》在“同题异构”新课程教研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此次盛会,还让我反思以上两个问题。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媒介是语言。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塑造的一个又一个逼真的形象,以这些形象激发人们去想像、体验,进而产生共鸣。文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视频图像更具生命力。如果不加考虑地选择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总是把课文语言所描绘的情景以图像形式展示给学生,会剥夺学生充分想像思考的机会,减少他们自主参与活动的机会,压抑他们想像的灵感。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学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针对这个问题,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要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语言文字,在直觉与灵感之间感受语文的鲜活形象。

上一篇:《小石潭记》听课体会下一篇:《小石潭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