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小说中的知青形象(2)

2018-07-21小说

  二、知青形象的崇高感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革,“人”的价值得到重新认识,并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追求。知青作家们重新审视上山下乡运动,对痛苦往事进行批判性筛选,肯定了曾经的人生价值和使命。以梁晓声为代表的知青作家们满怀激情地创作出的知青形象富有英雄主义气质,勇于为革命事业献身。即使在那个荒谬的时代,他们也未泯灭浩然正气和建立伟业的雄心。这个时期的知青形象不再是悲郁凄惨的,而是表现出粗犷壮美、悲怆雄浑。虽然在那个时代那种环境下,知青的命运笼罩在悲剧之中,但是这种悲剧是英雄的悲剧,具有崇高感。“崇高是超越普通的、同人相称的现象和对象的范围的所有东西,但同时它不压抑人,而是使他高尚,使他产生认识和掌握世界的意向,感觉到自身沉睡的创造能力并与伟大的宇宙发生了关系。蝴也正是这种英雄主义气概,知青们坚持着与自然、与命运的艰苦抗争,并肯定了自己青春人生的价值。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的李晓燕是梁晓声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虽然李晓燕心灵备受压抑而导致性格的扭曲与荒诞,但她心中有着无比坚定的崇高理想和人生信念,有着无私的奉献精神。李晓燕身上体现了知青一代走向成熟的艰难,她的牺牲也显得尤为悲壮和崇高。《今夜有暴风雪》中的裴晓云、曹铁强等人的身上也体现出这种英雄主义进取精神。梁晓声笔下的这群知青英雄在滚滚的历史浪潮中依然恪守着纯真而崇高的理想,拥有不屈的品格,真正体现了崇高之美。

  三、知青形象的荒诞滑稽

  进入九十年代后,“晚生代”作家本着“还原历史的真实"的愿景,站在农民群体的立场,摈弃为历史人物树立丰碑的创作理念,不再力图塑造悲壮、崇高的理想主义式的知青形象,因而小说中的知青形象都是一些“悲剧小人物”,成了“另类”形象,如《大树还小》中的白狗子、老五,《枪令》中的刘永、郭大海、李南京这些人物没有一个是胸怀崇高理想,响应中央号召主动下乡的,也没有一个是认认真真地在农村积极改造自己的。他们生在那个荒谬的时代,但是他们对“伟大事业”和“崇高理想”并不感兴趣,他们更关心自己的生存状态。这类形象已经彻底颠覆了主流知青文学所塑造的知青形象的崇高美,而呈现出一种具有强烈讥讽的漫画式的小丑形象。

  在《大树还小》中,农民表面上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对知青的到来夹道欢迎,但是内心却有着难以明示的反感和恐惧。而这一群知青来到村里仿佛一下子“脱胎换骨”,偷鸡摸狗、打架斗殴、调戏乡村妇女,无所不为。这里的知青形象已经被漫画成小丑,成为被嘲讽的对象。小说《枪令》中三个知青田间休息时玩枪,对人声称打了十好几只鸟做菜吃了。队长便下令他们打鸟,只要能打下十只,工分照算,还放一天假让他们睡觉。可是他们枪法欠佳,最后还是用每只二分钱的价格从贫下中农的孩子手中买了十只麻雀。小说的结尾,描写三个人枪毙“贫下中鸟”的场面更似卡通漫画,尽显知青形象的荒诞滑稽。

  知青形象特征的变化体现了作家的理想的升华。他们对知青形象的仰视,平视抑或是俯视都是从历史的角度,特征的维度对知青形象进行透视。他们是通过对知青生活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塑造知青形象,书写人的本体生命的转变,对人生进行理性的哲学反思和观照,从而探索人性的真谛。

上一篇:浅谈小说中的群体形象下一篇:我的奇妙男友小说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