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的祝寿词(3)

2018-07-20晏殊

  三、晏殊对寿词的超越

  晏殊是词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寿词的人,其寿词不仅数量多,对寿词的很多方面又有着突破和超越。

  在祝寿的对象上,宋代之前,仅能发现少量贺寿内容的作品,如《敦煌曲》中的《感皇恩》:“四海天下及诸州,皆言今岁永无忧,长途欢宴在高楼,寰海内束手愿归投。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列诸侯,呼叫万岁愿千秋,皆乐业,鼓腹满田畴。”王建《宫中三台》:“池北池南草绿,殿前殿后花红。天子千秋万岁,未央明月清风。”司空图《杨柳枝寿杯词》:“圣主千年乐未央,御沟金翠满垂杨。年年织作升平字,高映南山献寿觞。”等等。而且大都仅限于为君主寿,对象并不普及。在晏殊的祝寿词里,祝寿的对象便扩充许多。不仅有圣寿词,有他寿词,而且有自寿词。晏殊是词史上第一个创作自寿词的词人。自寿词的出现反映了词人对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追求。

  在寿词的内容和主题上。宋人张炎感叹:“寿词最难作。”由于受内容的限制,寿词很难有发挥的空间,一般不外乎歌功颂德、祈福长寿。晏殊的寿辰也不例外。难能可贵的是,晏殊在寿词的内容和主题方面又有突破,晏殊把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融入到他的寿词中,使他的寿词同样有着理性沉思的意味,耐人寻味。如《燕归梁》:“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以物写人,燕的留恋恰似人的留恋。《拂霓裳》:“光阴无暂住,欢醉有闲情。祝辰星。”欢醉之余的这份闲情,便是对时光不在的苦恼。同他的婉约词一样,其祝寿词也深深的烙上了独特的色彩。

  一般论者对晏殊的祝寿词多半持否定的态度,如詹安泰的《宋词散论》。其实不然,通过上述对晏殊祝寿词的分析,不难看出,此类词并非毫无意义,不应一笔抹杀。正如叶嘉莹评晏殊祝寿词:“他只是平淡而却诚挚地写他个人的一份祝愿,且大多以大自然之景物为陪衬,而大晏对自然界之景物又自有其一份诗人之感觉,所以大晏所写的祝颂之词,不但闲雅富丽,而且更有着一份清新之致……这些词虽然并没有什么深远的含意,然而在感觉与情致方面也并非无可取之处。”这就说明了,晏词的“风调娴雅”、“深厚蕴藉”,在他的祝寿词中同样有所体现。这是晏殊的祝寿词在艺术表现力上的突破。

  正如叶嘉莹指出的那样,晏殊在写祝寿这一欢快祥和的内容前,往往以大自然之景物为陪衬,如《喜迁莺》:“曙河低,斜月淡,帘外早凉天。”《菩萨蛮》:“芳莲九蕊开新艳。轻红淡白匀双脸。”《蝶恋花》:“一霎秋风惊画扇。艳粉娇红,尚拆荷花面。草际露垂虫响遍。珠帘不下留归燕。”词人以淡雅的笔触,把玉露、翠莲、莺语、斜月、秋风、荷花、珠帘等景物作为背景,有机的融合在歌舞升平的寿宴环境里,虽然为祝寿之作,但清新可喜、风格秀丽。这就与一味铺写雍容华贵之气的祝寿词截然不同。

  寿词的艺术价值不高是公认的事实,但作为词的社会功能的一个方面,寿词把词人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词因此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推动了宋词的发展。从这个方向上考察寿词的价值,也许最为公允。作为词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寿词的词人,晏殊对寿词的发展所作的贡献自然不能小视,其寿词的独特和开拓之处,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更值得人们的重新探讨。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

  [2]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商务印书馆,1950.

  [3]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上一篇: 《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原文鉴赏下一篇:晏殊词中的理性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