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火热开播,受到极强的社会舆论与关注。
看《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一
近日,一部反腐倡廉的影视剧很是火爆——《人民的名义》,作者说:“在反腐这个宏大的时代主题面前,文学不能缺席。”为何该剧能火?究其原因:反腐的意义,是民心所向,是人民和社会的期望。反腐坏必须永远在路上!
十八大以前,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从党员干部政治道德到社会的普遍道德都下滑严重。党员干部应该是社会精英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用道德的最高衡量标准来要求他们。有的问题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可能只是个人问题,但在党员干部身上就是非常严重的作风问题。《人民的名义》中作者借用一位省委书记的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有些地区、有些部门,我们的党员干部的道德水准已经低于普通公民,靠这些道德水准低下的干部来管理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这样的地区和部门能搞得好吗?”这一发问令无数观众陷入深思……十八大以来,以习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铁腕反腐政策,从严治党,中央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坏”,“打虎”的力度愈来愈深,“拍苍蝇”的范围愈来愈大,“下无死角,上无禁区”, “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习书记曾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道:“当前腐坏现象多发,滋生腐坏的土壤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坏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加大惩治腐坏力度,更加科学有效地预防腐坏。”据《法制晚报》记者统计,截止2015年最后一天,十八大以来已有138名大老虎落马。反腐坏是场硬仗,是新形势下我们国家的春秋大义。我党“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反腐决心让人民群众重新看到了民族和国家崛起的希望。
《人民的名义》中很多的对话,过去是会被剪掉播不出来的,它之所以能够与观众见面,本来就是一个反腐倡廉深入的成果,表明了我们可以正视当下的社会政治生态,更体现了党中央反腐的坚定决心。反腐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从来没有中断过,也从来没有离开过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十八大以来的政治生态中,没有哪个党员干部敢乱来,这一细节,较之以前有了明显的变化,是人民和社会的期待。
打开微信朋友圈,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年轻人转发《人民的名义》剧照,并附上自己的评论。作者通过该剧,就是想“无论是反腐意识的加强还是整体引导,都要从年轻人做起。我们希望能传达给他们一些正能量的观念:你有天大的本事,对社会有再大的贡献,都不能触犯法律,一旦触及,就要绳之以法。”一个国家的未来必将由年轻人来扛起,正能量的观念引导年轻人非常必要……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坏斗争的持续推进,人们对反腐坏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老虎”“苍蝇”一起打,让反腐坏只是一阵风、走过场、甚或是一场疾风暴雨式的运动等观点不攻自破;对侵蚀老百姓利益之举坚决严厉打击,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真正的当家作主人。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和“救命药”,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敲敲警钟才能“治未病”。我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力的震慑,助推了政治生态的好转,“改善土壤,改变政治生态,理顺关系,让能干的人得以发挥,让正气得以张扬”。也就是:“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当前,反腐坏斗争压倒性态势已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双管齐下”,持续推进。宁可“得罪千百人,不可辜负十三亿百姓”,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记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坏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全剧终。“党员干部来自于人民群众,权力由人民赋予”,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内在动力,更是反腐的终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