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编剧

2018-07-22影视大全

  《人民的名义》这部“现象级”电视剧的背后,是一部30万字的同名小说

  专访《人民的名义》原著作者、电视剧编剧周梅森,听他畅谈故事背后的故事。

早知道我就给“达康书记”加点戏了

  很少有一部电视剧像《人民的名义》这样让人觉得,不追剧就没法聊天了。人们热议“大尺度”,有人谈论着老戏骨精湛的演技,也有人研究剧情与现实反腐的对应。对于这些,作家周梅森连称没想到。

  “我没想到这样一部主旋律题材的作品能引起全民狂欢。我更没想到年轻人会这么喜欢这部剧,主旋律题材本来是很难走进朋友圈的。最没想到的是李达康成网红了,早知道如此就该给达康书记加点戏。”周梅森笑言。

  剧中角色被做成“表情包”,周梅森怎么看?“初看也是目瞪口呆,但了解之后就想明白了。有老同志跟我说怎么能这么搞?我就劝他们,年轻人喜欢,以他们的行为方式接受,变成审美和消费的一部分,这是主流价值观的浸润,有什么不好?”

  随着剧情的进展,有观众对于小孩戏、感情戏和一些副线的处理提出了质疑。对此周梅森说:“我欣赏老巴尔扎克的观点,作品要能容纳社会的巨大的思索量。因此我力图做当代社会的‘清明上河图’。做到这点,就不能只有官场,还要反映世道,反映人心。”

所谓大尺度,只是小跑几步追上了时代

  用两年时间完成小说,先改编成话剧,后又改写成同名电视剧本。小说经过三审,电视剧经过四审,周梅森用“呕心沥血”形容自己和团队的付出。在他看来,这部剧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最重要的一点是真实,小跑几步跟上了生活和时代,跟上了党和国家的反腐步伐。

  为了积累素材,周梅森采访了大量的案例材料,去检察院和监狱体验生活,召开座谈会。“要辟谣的是,我并没有去过北京的秦城监狱,去的是南京浦口监狱,花了大半年时间,翻阅了不少案宗和卷宗。”周梅森说。

  对于反腐至副国级的“大尺度”一说,周梅森说,他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刻意突破尺度,而是为了真实展现剧中汉东省政治生态破坏的恶果,也是为了给沙瑞金、侯亮平这样的好官设计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

  “懒政、不作为、贪财贿赂,剧中汉东省的政治生态聚集了各种腐朽行为。不少人说因为有副国级成了尺度最大的戏,我不这样认为。我写副国级仅仅因为他是汉东的老书记,经营这块地盘20年,把一个省的政治生态搞坏了。而且要与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棋逢对手,那必须是升上去、而不是退下来的官员。真正的大尺度恐怕还在于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官场生态和塌方式、沦陷式腐朽,过去没有这样淋漓尽致地展现。”周梅森说。

上一篇:《人民的名义》经典台词下一篇:人民的名义达康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