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集校注(3)

2018-07-20元稹

  相录君编订元稹年谱既迄,更复孜孜不辍,荏苒又越五载,终成《元稹集校注》。在笔者看来,是书诚披金掩玉,体挟众善。

  首先,从校勘上来说。白居易曾言:“公(元稹)著文一百卷,题为《元氏长庆集》,又集古今刑政之书三百卷,号《类集》,并行于代。”又云:“生死契阔者三十载,歌诗唱和者九百章,播于人间。”《新唐书·艺文志》亦载元稹《小集》十卷。然而,由于唐人之别集,唐时皆无刻本问世,故直到北宋宣和六年(1124),始有建安刘麟(应礼)募工刊刻元稹集。刘氏梓行之元集刊本,世称闽本或建本,为后世所有元集之祖本。延至南宋,有蜀本、浙本问世,然皆根自刘氏刊本。宋蜀本,今仅存二十四卷余,藏于国家图书馆。宋浙本是洪适(景伯)乾道四年在绍兴刊刻的。明人杨循吉影抄本附录洪氏跋云:“《唐志》著录有《长庆集》一百卷,《小集》十卷。传于今者,惟闽、蜀本为六十卷。三馆所藏,独有《小集》,其文盖已杂之六十卷中矣。”浙本今亦有残卷存世,明人之刻本和抄本即均根自浙本系统,其中较著者有:弘治杨循吉影抄本、正德铜活字本、嘉靖董氏刻本、万历马元调刻本。明代诸本相较,唯杨本差优,故以往元稹集的整理均以杨本为底本。马元调本除祖构宋浙本外另有马氏补遗六卷,它是诸本中最完备者。到了清代,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元集。四库本元集祖于明马元调刻本,然并非马本之简单重复。四库本元集经过了四库馆臣的严密校勘,四库馆臣曾以明马本为底本,参校蜀本,是作品最全、讹误最少的本子。与马本相较,四库本的文字讹误明显减少,而且,即使将四库本与明代杨本相较,四库本仍有许多明显优于杨本之处,对此,相录君曾做过详细统计。[5]相录君此次校注元稹集即以四库本为底本,参校不同系统主要版本及较早之总集、选集,精考细订,审慎取舍,使其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存旧”,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可靠”。[6]记得黄永年先生在《古籍整理概论·校勘·如何处理对校本》中曾说:“(校勘)要求弄清楚各个本子之间的渊源递嬗关系,选择若干与底本不同渊源的作为主要对校本。”相录君此次对元集的整理是完全符合黄先生所说的校勘原则的。

上一篇:元稹纪念馆下一篇:元稹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