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案(2)

2021-03-03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3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下面就《圆明园的毁灭》课例来谈谈我是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语文教学的`。

  教学设计思想: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要多读、多想、多体会,获得真切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本篇课文虽语言简洁,但内容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头脑中缺少文中所描绘事物的表象,课文的优美词藻在他们眼中也就成了单调、抽象的符号,尤其是农村孩子对那些名园景观知之甚少,学生很难由文字描述展开想像。我设计的方案就旨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量大且极具感染力的网络环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身感悟、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加工信息,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媒体设计思路:

  为了弥补学生认知上的不足,我制作了《圆明园的毁灭》的学习课件,其中包含名园风光(名园四十景的部分画面)、课文赏析(对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并显示图片,比如:众星拱月、亭台楼阁、山乡村野、平湖秋月等)、拓展延伸(整理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明园文物今何在》、《明园浩劫》等文章)等几个版块,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扩展性学习提供了资源,搭建了平台。在图、文、声、像等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由这些感性认识深入到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毁灭过程。

  ②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通过毁灭前后圆明园的对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难点:①在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下,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匠心。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引入,提出探究问题。

  读了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

  (归纳总结两个问题:①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②它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初步读文,整理概括。

  1.读文思考两个问题。

  2.议答。文中怎样赞颂圆明园?

  (板书: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

  (三)借助课件深入感知。

  1.学生自由浏览名园风光、课文赏析两个栏目,感知圆明园的辉煌,进行自主学习。

  2.说圆明园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的评价?

  3.感情朗读24段,体会它的美。(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4.这么一座万园之园是怎么被毁灭的?(出示幻灯文字)(感情朗读、读出痛恨、仇恨之情。课后练习)

  5.我们应该牢记这一耻辱的历史:(出示课件句子:有把火曾把耻辱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说说此刻心中的感想。

  6.大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感受?

  讨论: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四)拓展延伸。

  1.选读课件:拓展延伸中的三篇文章。

  2.浏览网站:

  3.进入论坛,发表贴子(应不应该重建圆明园?)

  4.以圆明园为主题制作电子文稿,可以查阅网上资料。

  教学反思:

  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非常投入,获得了强烈的感受(这在交流当中有明显的表现),这是单纯靠读书所达不到的。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间,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而且会体验到用多媒体形式表达和组织信息的特点,逐渐掌握通过多媒体形式学习知识的方法,最终形成一种信息素养。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4

  一、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小节。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突出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练说

  学生汇报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二)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课的生字、词语,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现在我们来听记词语,有信心吗?(学生听记、订正。)

  2、检查词语,学习生字。

  3、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了解了文中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课件出示: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4、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它──辉煌,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归纳的,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圆明园的辉煌?

  (三)品读课文

  过渡:那么,作者是怎么把圆明园的辉煌写具体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读读句子,品品关键的词语,说说感受。

  1、走进辉煌。

  (1)品读布局。

  ①指名读,课件随机泛红: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主要从“举世闻名”这个词体会出圆明园的地位很高,从“众星拱月”这个词可以感受到它的布局与众不同,而且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园林很多,圆明园很大。

  ②课件随机出示:圆明园分布图,然后出示《众星拱月》图。

  看着图,谁能说说“众星拱月”的意思?(“拱”就是环绕;“众星

  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这里的“月”指的是──圆明三园;“星”指的是──许多小园。③这就是圆明园的总体布局。

  (2)品读建筑。

  精致的布局让人留恋,宏伟的建筑更让人感叹,默读第三自然段,有哪些景点?各有什么特点?(抓住七个“有”感受到圆明园中建筑的多,景观的多。)

  ①结合图片理解这几个关键的词语,感受风格的各异。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西洋景观:文中指位于长春园内的“西洋楼”。

  ②引导学生读出园内景观的奇异。是啊!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非凡的买卖街,幽静的山乡村野。圆明园的景观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

  ③圆明园既有华丽的美,又有精巧的美;既有繁华的美,又有幽静的美;不仅有灵动的美,还有典雅的美,谁来朗读这如诗如画的圆明园?(指导学生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体现景观不同的特点。)置身其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我仿佛听到了鸟儿清脆的叫声,我仿佛看到了夕阳西下,高耸的雷峰塔,我仿佛闻到了园内百花的沁人的香气

  ④圆明园中的景物岂止书中介绍的这么多,圆明园内可以说是一步一景,一景一物,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

  课件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⑤小结:圆明园里的建筑宏伟,风格各异,怪不得作者称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⑥根据提示背诵。

  课件出示:

  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苏州的(),杭州西湖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建造的,如,(),()。园中不仅有(),还有()。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饱览着();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

  (3)品读历史文物。

  过渡:圆明园不仅有华丽的外表,更有着深刻的内涵。请同学们驻足园内,一起细数园内的珍藏。

  ◆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到所收藏的文物年代跨度大──两千四百多年。

  ◆抓住“奇珍异宝”,体会珍贵。

  ①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深入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从收藏时间看:先秦──清朝有两千多年。

  从收藏价值看:有两千多年前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

  ②小结:所以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升华

  1、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题目为“毁灭”,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这正是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

  2、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同学们,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精华】圆明园的毁灭教案4篇】相关文章:

1.《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

2.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

3.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4.《圆明园的毁灭》的教案

5.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6.《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7.《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8.圆明园的毁灭的教案

9.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上一篇:《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汇编15篇)下一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合集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