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余秋雨不要迷恋手机和网络(7)

2018-07-16余秋雨

为尽孝推掉一切工作

  “九旬老母病情突然危重,我立即从北京返回上海,几个早已安排的课程也只能请假。对方说:‘这门课,很难调,请尽量给我们一个机会。’我回答:‘也请你们给我一个机会,我只有一个母亲。我这门课,没法调。’”余秋雨的“伺母日记”记录了母亲从11月18日到11月25日的状态。在日记中,他直言母亲现在已经失去意识,“我俯下头去叫她,她的眉毛轻轻一抖,没有其他反应。按照电视剧的模式,她的眼角会流出一滴热泪,但没有。”

  余秋雨的“伺母日记”令网友相当感动,纷纷赞他孝顺。同时,他为尽孝推掉工作的态度也赢得网友一致赞同。

曾撰文忆母子深情

  余秋雨曾在文章中表示,母亲对他童年时代的影响令他受用终身。“我的母亲当时是全村惟一有文化的人。她要给全村乡亲读信、写信、记账、算账。妈妈怕我成为书呆子,咬文嚼字钻牛角尖,便下狠心,立即采取防范措施,让我接手她的工作。那一年,我七岁。”

  认证为“作家余秋雨”的微博“倾听秋雨”并非由余秋雨本人操作,而是由专人负责打理。该微博负责人日前在微博写下代余秋雨发布“伺母日记”的缘由,“最近这些天他推掉一切工作,陪守着病危的老母,随手写下一些短语。他的助理发现后,觉得可以让关心他的读者也看一看,这个想法余先生本人也没有反对。”

“伺母日记”节选

  11月19日:听舅舅说,早年在上海,妈妈也算是大美女。与爸爸结婚后,难以在抗战时期的上海安家,妈妈就到她陌生的余家乡下居住。但这一对年轻夫妻少想了一个关键问题:家乡没有学校,孩子出生后,怎么完成最基础的教育?这孩子,就是我。

  11月25日:妈妈,这次,您真要走了吗?乡下有些小路,只有您我两人走过,您不在了,一路也湮灭了。童年有些故事,只有您我两人记得,您不在了,童年也破碎了。

  文学必须划分等级

  余秋雨

  □本报记者郑志方

  12月8日,原本携新作《中国文脉》来汉的余秋雨,因母亲病重而突然取消了行程。无法来武汉的余秋雨也只能通过网络与记者联系。余秋雨曾在很多重要场合一再声明,《中国文脉》是一部“意义重大的作品”,是“中国当代文史领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记者了解到,该书刚一问世,就引来一片争议之声,就是因为余秋雨的许多观点打破了常规。

  秦始皇也做了两件“文化善事”

  首先引发争议的,是余秋雨“文学必须分等级”的观点。多数人都认为,文学应让人们自由取用,不能划分高低。而余秋雨认为,文学必须分等级,如果不分高低,只让每个时间和空间的民众自由取用、集体“海选”,那么,屈原、司马迁、陶渊明也不过是普通作者和记录者而已。

  余秋雨说,在目前必然寂寞的文化良知领域,应该“重启文脉之思,重开严选之风,重立古今坐标,重建普世范本”。

  余秋雨对于秦始皇的看法也很特别。他说,秦始皇做了焚书坑儒两件对不起文化的事,却也做了两件对得起文化的事,而且那是真正的大事。余秋雨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文学灌注了一种天下一统的宏伟气概;秦始皇统一了文字,使中国文脉可以顺畅地流泻于神州大地。

  余秋雨说,他在世界上许多古文明的废墟间考察时,总会一次次想到秦始皇。因为那些文明的最终割裂、分散、小化,都与文字语言的不统一有关。“如果当年秦始皇不及时以强权统一文字,那么,中国文脉或许也早就流逸不存了。”余秋雨说。

  近现代没出过一流小说家

  当下,很多文人都非常崇尚并力推民国范儿,但余秋雨认为,中国近现代文学,成就非常低。明清两代五百多年只出了两个一流文人,那就是哲学家明和小说家曹雪芹。而从近代到现代,偌大中国,没出过一个近似于明的哲学家,也没出过一个近似于曹雪芹的小说家。由于兵荒马乱、国运危殆、民生凋敝、颠沛流离所产生的改革思维,很快又被救亡思维替代,文学和文化都很难拓展自身的主体性,显出实力的鲁迅和沈从文都过早地结束了文学生涯。

  除了上述引发争议的观点外,在这本《中国文脉》中,核心篇目《中国文脉》、《笔墨历史》非常受到关注。这两篇揭示了中国文学的精神主脉和作为文脉载体的中国书法史,为余秋雨全新作品,此前从未发表过。以对每个时代文脉的精细论述,组成了一部文采飞扬的《中国文学简史》。

上一篇:余秋雨的故事下一篇:余秋雨的经典爱情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