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西湖梦》练习及答案(2)

2018-07-21余秋雨

  ⑤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窖,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

  ⑥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书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

【练习】

  1、作者认为,“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其原因是什么?请分两点简要概述。

  2、为什么作者说白居易,苏东坡“是难以追随的”, “然而,要追随林和靖却不难?”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第⑤段中作者说“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你怎样理解和评价这种“机智”和“狡黠”?

【参考答案】

  1、①它们是白居易、苏东坡为解除人民疾苦而留下的两条生命堤坝,是中国历代文化良心所能做的社会实绩的极致。②它们是中国文人创造的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地景物。.

  2、在封建社会中,白、苏的志向不可能实现,但他们没有消沉隐退,而是尽职尽力为社会、人民办好事,知其不可为而努力为,他们的这种思想境界是难以追随的;而林和靖急流勇退,远避官场与尘世喧嚣,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这点世人都容易做到。 .  3、“机智”:知识分子在现实中碰了壁,急流勇退,确保“安全”,这是“机智”。

  “狡黠”:知识分子的志向不能实现于社会,便躲进小天地自娱自耗,以示清高。

  评价:这是一种无力的自卫和无奈的自慰,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使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在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下,总体上走向不道德。整个知识分子的精神颓废,便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衰退。

上一篇:余秋雨《抱愧山西》读后感下一篇:余秋雨《闲读梧桐》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