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师范教案

2018-07-17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过程与方法: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教学重点】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质疑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上一篇:《鱼我所欲也》教学教案设计下一篇:《鱼我所欲也》中的文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