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鱼我所欲也》最后一段中,孟子认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在孟子看来,万钟对他而言没什么大不了的,要是在万钟与礼义两者这之中让他作选择,他是会取礼义而弃万钟的,这一思想,我们在上面已经说过了,是一种实证经济学的思想。但是孟子在把这一思想推而广之的时候,他却不再按这一思想看问题、作推断了。孟子接着认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天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他认为有的人以前宁死而不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或得我者而取万钟舍礼义,这些可能都是事实,但人是会变的,人家现在就是在上述条件下,作了取万钟而舍礼义的选择,也就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看,在这些人眼中,万钟与礼义在他心中的的地位已发生了变化。从实证的看角看,这些都是人们根据他们当然的环境和条件下,在衡量各种机会成本的基础上,作出了理性的选择,而不能说是作了“失其本心”的选择。孟子他老人家当然是位圣贤,但就是圣贤也不比贩夫、走卒更了解他本人吧,没有理由说明圣贤一定会比贩夫走卒们根据他们自已的条件自已作出的选择更高明吧,不知各位看出没有,我们国家以前搞的计划经济就是这种精英治国论思想为依据的,因为圣贤的思想比一般普通老百姓来得高明,那么由些圣贤们制订各类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计划,然后大家按照这些计划从事,就一定比芸芸众生们独自作选择和决策的结果来得高明,殊不知,对每一个人而言,没有人比他自已更了解他自已了,也只有他自已作出的决策往往是对他最有利的,从而最终的结果是对大家都有利,而不是相反,一定要以孟子等圣贤的“舍生取义”等等所谓合其“本心“的思想为基础,强加给每一位活生生的具有不同个性和特点的个人,以此让他们作选择和决策。由圣贤们作计划,芸芸众生们按圣贤们的计划从事,到让每个人根据自已的不同偏好、能力及各种特点作各种选择和决策,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主要特证。
上一篇:品析《鱼我所欲也》下一篇:《鱼我所欲也》课文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