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的教学实录(3)

2018-07-17再别康桥

五、深化主题

  老师:诗人“放歌”了吗?

  学生:没有,“但我不能放歌”

  老师:为什么“不能放歌”?齐读第5小节。

  学生:诗人不想打破母校的宁静,想悄悄地离开。

  学生:诗人从梦里回到现实,有些感伤,想默默地离开。

老师提示:

  “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是最伤感最眷恋的离别。

投影: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柳永)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江城子》(苏轼)

  此时,任何音乐都不能表达诗人的眷恋,悄悄是作者心中最美的音乐。

  同学们,理解了此处的沉默,开头结尾“轻轻的”“悄悄的”,我们是否就可以读懂了呢?

  学生自由朗读开头结尾

  老师:同学们,这是一个情的世界啊,这是一首爱的歌。当诗人心头荡漾着新娘的倩影,当诗人在刻骨铭心的回忆中漫溯,当诗人轻轻地来又悄悄地走,诗人满怀的深情啊,就流淌成了这首心底的灵魂音乐。下面,请同学们合上课本,让小提琴的旋律,悠扬着我们的思绪,让我们一起来想象徐志摩那纯美的“康桥”世界吧。

  (播放小提琴曲)老师诵读。(学生鼓掌)

  下课。

【点评】

  范佳华老师执教的《再别康桥》是一节朴实而又灵动的语文课。课堂的组织流程从整体感知到品味鉴赏再到主题探究,环节清晰,取舍有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现了诗歌教学的根本:理解意象、把握情感、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它没有时下公开课常见的作秀表演和追求热闹的情景,而是认认真真地按照语文教学的规律来教学,上出了语文的本色,朴素、平实。作者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对问题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将理解文本、把握情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了巧妙的“对接”和融合,使课堂呈现出一种良好的生态。

  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肯定和发扬的。

上一篇:再别康桥教学反思三篇下一篇: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