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回忆汪伦用美酒款待李白的描写插进去,以具体生动地演绎“不及”的深层含义。
2、咀嚼指导:
在想象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朗诵诗歌(或者教师范读),要求用准确的语调表现诗人情感的起伏涌动。
以“忽”字为例,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
平常我们对“忽”的理解是什么?(词典义)
在本诗中,“忽”字除了“突然”之外,还包含着怎样的心情?
把“忽闻”换成“遥闻”好不好?
“忽”字在诗歌中起什么作用?
等等。
“忽闻”、“深千尺”、“不及”不再详细介绍。
三、讨论:从后两句体会李白其人其诗(看云设计)
四、课堂审美活动。(陈莲根设计)
我的初步设想是,搞一个诗句、音乐、美术的组合活动:
1、设计三种不同心境的别离情境(用语言表述);
2、选三个分别与上述心境相统一的画面;
3、选三首分别与上述心境相统一的音乐歌曲(一首古典民乐、一首现代音乐、一首通俗音乐);
4、选三组分别与上述心境相统一的语言材料(三组审美短语、三组诗句、三组朗诵)。
用多媒体的形式,分别展示上述的活动材料,并让学生欣赏感悟上述艺术形式:美术形象、音乐形象、文学形象,然后让学生把这三种不同的艺术形象按照心境有机地组合起来,并适当地引导学生简单地说明组合的理由,素质高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课外做一个有关友情、亲情、乡情等的“诗+画+乐”的幻灯片。
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熏陶,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的审美境界,实际上就是审美比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