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情感世界(6)

2018-07-20张爱玲

  在这里,张爱玲撕掉了覆盖在亲情上面的“温馨”面纱,把人物放在世俗欲望与金钱利益面前,剥落了人物身上伪善的一面,把人性中自私、虚伪、卑琐等丑恶阴暗的一面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但应当明白的是:这些人物并不是所谓的大奸大恶之人,他们只是一些普通人,但唯其普通,才更显得这个世界的冷漠、阴暗!女性在这个冷漠的世界中生存,情感世界自然苍白荒凉“千疮百孔”,其悲惨的命运更是避免不了挣脱不了!

  【三】

  爱情、亲情这些美好的情感千古传诵,然而在张爱玲笔下却是如此“千疮百孔”,问题是:懂得享受人生的张爱玲,又正当青春妙龄为何会有如此悲凉的人生观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张爱玲的身世经历去考虑。我们知道,文学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任何作品无不渗透作家的主观意识。张爱玲自然也不例外。而作家的主观意识的形成与其身世经历不无关系,所以,要了解张爱玲的身世。

  张爱玲出身豪门望族,她的祖父张佩伦是清末名臣,其祖母是晚清权贵李鸿章的女儿,祖上叱咤风云,地位尊贵显赫。但到了张爱玲这一代,这份烈火烹油的荣耀已成了过去。作为家庭由盛至衰的目见者,张爱玲感染上家道中落的悲哀。张爱玲的童年生活并不愉快,她的父亲是典型的封建遗少式人物,嗜食鸦片,终日沉溺烟榻,又在外面养姨太太。张爱玲的母亲则是受西洋文明熏陶的新知识女性。父母因文化志趣、性格差异太大长期不合直至离婚,家庭的解体使她深感痛苦,父亲的再婚又给她蒙上心灵的阴影。父亲的暴戾和后母的虐待更激起她的敌对情绪。有一次她到母亲那里住了两个星期,回来后后母不依,打骂了她,她反抗,结果引来了父亲的一顿毒打,还把她监禁起来。重病半年,父亲不请医生,也不给药,差点死去,使她体尝到血亲之间也如此冷漠与敌视的滋味。在她终于逃到母亲的住处时,又因不符合母亲的期望,依然委屈难堪,“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的毁了我的爱”,她觉得她是“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了”。父爱、母爱的缺乏,使她的心灵深受创伤,造成了她的悲观气质。这在她日后的文学创作中不知不觉流露出来,她笔下的人物同样缺乏家庭温暖,恐怕正是她对这段童年生活的追忆。

上一篇:张爱玲散文《忘不了的画》正文下一篇:张爱玲:岁月不曾饶过我,我亦不曾饶过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