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同学少年都不贱》简介(3)

2018-07-21张爱玲

  《同》里面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友情,从小说的题目就可以看出。题目出自杜甫的《秋兴八首》的第三首中一句诗:“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陈子善认为这句话“铺陈上海某所教会女中一个寝室四位女生尤其是赵珏和恩娟两位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成长,以此揭示人生无常的沧桑悲凉,可谓别出心裁,意味深长”。张爱玲描写友情题材的小说不多,反而在张爱玲的散文里面表现得比较充分,张爱玲在七十年代的小说作品才开始描写友情这一主题。王珞在《繁华落尽,苍凉依旧》一文中认为张爱玲在《同》里面是对友情的消解:“赵珏与恩娟毕业之后的三次联系一次比一次清晰地显示出作者对这一情感的解构立场:第一次发生在恩娟出国之前,恩娟的‘少年得意’和赵珏的不通世故使两人话不投机;第二次系赵珏离开大陆后写信给恩娟,得到的是‘尽职而有距离’的回信,两人嫌隙渐生;第三次则是十二年之后,飞黄腾达的恩娟来看望赵珏,短短一顿午饭的时间,恩娟三次对赵珏的话表示不信任,赵珏对恩娟也由‘刺耳’变为‘刺心’。从话不投机到‘有距离’和彼此猜疑乃至最后‘不通音信’……友情——张爱玲早期作品的最后一抹亮色,最终依然被她执拗地涂上了苍凉的底色”笔者在作品当中也看不出友情二字,作品只是在描写两位主角的逐渐疏离,随着作品选取描写的三次聚会,赵珏和恩娟终于成为陌路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消解?笔者认为是赵珏和恩娟的人生观不同所造成的。作品开始写到赵珏和恩娟的爱情观念不同,就已经为后来她们的消解作了铺垫。两个曾经同宿舍的好友,因为对爱情的态度不同,最后不通音信,张爱玲是通过友情,侧面反映出她对“感情不应该有目的”的“不悔”,也是批判了无爱婚姻。张爱玲的这种批判是否苍凉呢?表面上看是苍凉的。内在却是“有目的的爱都不是真爱”的深情。

上一篇:张爱玲《殷宝滟送花楼会—列女传之一》原文赏读下一篇:张爱玲《公寓生活记趣》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