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同学少年都不贱》简介(4)

2018-07-21张爱玲

  一如“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这句诗的含义,当年的同窗好友,如今大部分混的都不错,一个个都挺像模像样的,杜甫这么写,反衬出自己的落魄。张爱玲在晚年的这部作品中把诗句化成题目,除了友情主题和这句诗歌相关之外,是不是也透露出自己晚年生活的落魄呢?“是最原始的安慰。是一只粗糙的手的抚慰,有点隔靴搔痒,觉都不觉得。但还是到心里去,因为是真话。”赵珏内心的苍凉感、孤寂感和宿命感,既溶解着张爱玲青年时期孤独飘零的人生体验,又与她晚年的境遇、心态、精神是那么的相似。小说的结尾,当赵钰看到《时代周刊》上恩娟在美国总统游艇上梳着东方发髻带着假发的辫子时,顿时感到一种“云泥之感还是当头一棒,够她受的。”数十年的人生飘零,物是人非,诸般世相,因为张爱玲心中万物终逝人生无常的无端念头,难免要如“当头一棒”。正是体现了张爱玲在《同》这部自传色彩的小说里,处于晚年的她对自己人生的思考与回顾,即便不悔“我觉得感情不应当有目的,也不一定要有结果”,最后也因为自己的人生处境而无奈活着的结局。但生活能否就真的击败张爱玲呢?

  《同》这部小说使笔者想起张爱玲那张穿着旗袍昂起头眼神淡莫的照片,冷竣而高傲,硬朗而不屈,在晚年依然对感情有自己的执着。“同学少年都不贱”可能就是一个在物质层面“不贱”,一个在精神层面“不贱”。

上一篇:张爱玲《殷宝滟送花楼会—列女传之一》原文赏读下一篇:张爱玲《公寓生活记趣》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