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在南方中学校前后从教五年,其中在宁波四中(包括在春晖中学)有一年半。是时,四中以名流荟萃、学风民主、设备完善、“江上清风之胜”而吸引莘莘学子,享有“小北大”之美誉。他到职时,正值学制改革,中学和师范部合并,六年制分为三段,前两年为初中,中两年为公共高中,末两年为分科高中,分文理两科。朱自清担高文及分科国文,他喜性自选课文,教材中不合时宜的不大用,他将鲁迅《阿Q正传》、《药》新文学佳作编入讲义,深为学生欢迎。
朱先生堪称一位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师。他治教谨严不苟,备课十分充分,“不论教材的难易深浅,授课以前总要剖析揣摩,把必须给学生解释或指示的记下来”。(29)讲授时又不肯轻易荒废分秒时间,总是尽量使学生多获得一些知识。朱先生对学生循循善诱,从来没有疾言厉色,刻薄寡恩在他的生涯中是寻不出的。可他也不曾大笑,顶多是莞尔而笑,笑不露齿。由于他全然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四中学生都乐于去他寓所请教学问,他有问必答,“勤勤恳恳的招待,规规矩矩的谈话”。后来往他处请教的人愈来愈多,他索性开小课,置一张桌子居中,听者环桌而坐,他讲析不慢不紧,一句是一句,或阐明原义,或教以作法,往往长达数小时毫无倦意。
那个时候,中学还时兴文言文,朱自清一上来就提倡读写白话文,《窗外》、《书的自叙》、《人生的意义何在》便是他常出的白话文作文题。他和丏师都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最忌陈词滥调——什么“人生在世”或“光阴似箭、日月如棱”人云亦云、半文半白的。朱先生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批作文采用奇特的图解记分法。此法始于温州十中,在四中亦用之。他要学生把作文本的第一页空下,一边由学生自己依次写本学期所作文章的题目,另一边由他记分,簿页上的首格代表九十至一百分,次格为八十至九十分,这样顺推下去。每批一题,就在应得分数格里点上红点,到期末结束,将各点用线联接起来,成绩的进步和退步,令学生一目了然。他还用心发掘学生习作中的上乘之篇,每有发现,即批上“传观”,壁贴以供观摩;坏的则加一大叉子,令其重做之,学生戏言曰之“吃柴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