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思想轨迹探微(4)

2018-07-20朱自清

  这样,朱自清这类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既反感于国*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怀疑惧,就不能不陷入不知“那里走”的“惶惶然”中--朱自清的“不平静”实源于此。作为无可选择中的选择,朱自清们“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做些自己爱做的事业;就是将来轮着灭亡,也总算有过称心的日子,不白活了一生。”这就是说,他们试图“躲到学术研究中”,既是“避难”,又在与“政治”保持距离中维护知识分子的相对独立。在某种意义上,“荷塘月色”(宁静的大自然)的“梦”也正是朱自清们的精神避难所。他觉得自己“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对黑暗现实和反动统治不满以及苦闷,彷徨,力求解脱情绪的自然流露,体现了他追求美好,向往自由生活的理想。

  时代的遽变和生活的磨练,使他对现实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也使他的思想有了重大的转变。作为一个爱国的,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作家,朱自清先生在“五卅”前后革命渐趋高涨的年代里,他的许多诗文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激情。在赠《A.S中》,他赞美过“手像火把,眼像波涛,要建红色的天国在地上”的革命者。当帝国主义反动派制造出“五卅”惨案后,他写下《血歌》,他还以“三一八”斗争亲历者的身份,在《执政府大屠杀》一文中对军阀暴行作出有力的揭露和控诉。与此同时,朱自清先生另有一些散文也从侧面触及到若干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如《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通过生活中一件小事,揭示了帝国主义加于半殖民地人民身上的歧视、压迫和屈辱;从西洋孩子高傲凶恶的一瞥中,看到了“缩印着”的近年来“一部中国的外交史”。《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者的真挚同情和对人身买卖现象的强烈不满,所有这些诗文,都说明朱自清先生经过后来长期的徘徊、探索,终于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曲折地反映了他的思想由“中和”到苦闷彷徨,由积极探索到最终成为一个民主主义者的不断变化的轨迹。尽管当时许多作家都有朱自清先生相似的经历,但与他们相比,朱自清先生是走在时代前列的。  参考书目

  1、 林志浩《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版。

  2、 《中国现代文学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3、 《中学语文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1 年版。

  4、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 年第6期

  5、 《中学语文教学通讯》1998年第3期

上一篇:朱自清的代表作有哪些下一篇:朱自清《春》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