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荷塘月色》教学设计(2)

2018-08-20朱自清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1.检查背诵。

  2.点评习作。

  [推进新课]

  师:上一堂课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出家门,领略了月下荷塘及荷塘月色那朦胧素淡的意境。晚清学者王国维对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有这样一句话,“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讲到情与景的关系时他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在《荷塘月色》这篇文章里,作者笔下的景与作者心中的情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请大家找出文中能表达作者心情的一些句子。

  生l:“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里的意思似乎是表达要摆脱掉什么的意思,所以他说要独自一个人呆着。

  师:(笑)是这个意思。看来你也有过相似的体验吧?(众生笑)正所谓“于我心有戚戚焉”,人与人的心情有时本来就是相通的嘛!不过,这时作者为什么要一个人呆一会儿呢?

  生2:作者在第6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说明作者此时内心有些失落,与这里的热闹无缘。

  师:是不是更显得孤独了?

  生2:是的。.

  师:说得不错。那么说这就与前文景物描写中流露出的一种喜悦之情不同了?

  生2:是的。这里作者的情绪有一些回落。

  师:很好。你的回答提示了我们这样一点:作者的情绪不是一路向更加高兴的方向发展

  的。大家可以沿着这种变化看下去,作者的情绪又有了怎样的变化。

  生3:还是在写作者情绪的回落。

  师:把你的依据说说看。

  生3:因为下文有这样一句话“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同“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都有一种怅惘、失落的意思。

  师:很好!的确,这两处内容都是此时作者在漫步荷塘时出自内心情绪的另外一种流露,

  也就是说,喜悦是一方面,哀愁也是一方面。大家想一想,作者写喜悦是借了对荷塘、对月色的描写来表现的,那么写哀愁呢?还是借助景物描写吗?

  【学生讨论。】

  生:不是借助景物了,这里主要是写作者的“想”。

  师:这种想缘何而来?

  生:由眼前的荷塘想到了《采莲赋》。

  师:《采莲赋》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少女们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采莲。

  师:这样的场景作者是怎么概括的?

  生:“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师:也就是说《采莲赋》里的人——

  生:很快乐。

  师:不错。作者在写到“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一句之前,是不是也突出了一种热闹?

  生:是的。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也是热闹的。

  师:那么这里反复写到的热闹与作者此时的心情恰恰形成了一个——

  生:对比。

  师:很好。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反复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绪,其实,这种情绪作者在开篇就已经表现出来了,怎么说的?

  生:(齐答)“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师:可见,作者带着一种寻求释放、寻求宁静的心而来,但结果却还是未得解脱。大家是否也这样认为?

  【学生议论。】

  生1:是的。尽管作者把荷塘和月色写得很美,但这种美反过来却更加显现出他心里

  的愁。

  生2:文章的结尾也有这种意味。作者写到“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似乎又回到了作者刚出门时的情景,好像没有什么改变。

  师:怎么会没有改变呢?开头不是说“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吗?

  生:那也是表现出环境的静。

  师:不错。看来这种环境上的“静”是贯穿全文的了,蝉声与蛙声的热闹,《采莲赋》里采莲场景的热闹都与这个“静”形成了一种对比衬托的关系。同时,这也恰好反衬出了作者内心的——

  生:(齐答)不平静。

  师:好的。刚才大家的理解里出现了这样一些关键词:烦闷、孤独、喜悦、失落、颇不宁静等等。看来作者的心情的确是不平静的了,大家有没有想到过,作者内心为什么“颇不宁静”呢?

  【学生议论。】

  生1:我看到资料上说,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表达了作者对发动“412”反革命政变的愤懑,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迷茫。

  生2:或许是一种思乡之情。因为文中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师:是吗?朱自清是哪里人?

  生2:绍兴人。

  师:看来你看书真的是很仔细。很好。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理解?

  生:……

  师:刚才大家所发表的见解都表明了我们对作品进行了探究,这是很好的阅读习惯。是

  的,关于朱自清先生此时的“颇不宁静”,人们做出过很多解释,有人认为是源于对蒋

  “412”反革命政变的愤懑,联系到朱自清当时的思想背景和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这不能说没有道理;也有人认为是源于作者的思乡之情,因为结尾作者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还有人认为源于作者作为一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人生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彷徨;甚至还有人根据一些史料,认为朱自清的“不宁静”是源于家庭生活的不和谐。诸种见解,不一而足。不过,我们知道,朱自清先生作为一代文学大师,他也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也是一个儿子、丈夫、父亲,他自然也有着和我们相同或相似的一些情感,在这里,无论他的烦闷到底是什么,他的“颇不宁静”到底缘何而来,这些似乎都不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在文中读出了这种心境,这也正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不过,有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不能忽略,那就是,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荷塘”与“月色”来抒情呢?

  【学生议论,相互交流。】

  [知识拓展]

  生:我想到了“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这一句,荷花是一种高洁品格的象征。

  【学生点头赞成。】

  师:是的,不仅荷花象征着高洁,明月也有着她的象征意义。大家想到了哪些诗句?

  生:(纷纷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笑)大家的积累还不错嘛!那我们是不是认为明月仅代表着思乡?

  生:应该是的吧?

  师:不完全是,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两首诗。

  【投影。】

  月

  杜甫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妲娥寡,天寒耐九秋。

  月夕

  李商隐

  草下阴虫叶上霜,朱栏迢递压湖光。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妲娥应断肠。

  师:在这两首诗中,杜甫这一句“斟酌妲娥寡,天寒耐九秋”是借写嫦娥来写自己孤寂悲凉的人生晚境;李商隐这一句“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嬗娥应断肠”,表面看去,诗人是在诉说月中嫦娥的孤寂冷清,实则包含了诗人的顾影自怜。这里都不是写思乡之情。两位诗人借助“月”的意象意在寄托自己在现实社会中怀才不遇、仕途潦倒、孤独无依、人生失意之感。那么,结合作品的背景来看,在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月是否也有着这样一种彷徨失意的意味呢?

  【学生静默着,沉思着。】

  [课堂小结]

  师:朱自清在写这篇《荷塘月色》时,是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和历史上许多追求高洁品格的文人学者一样,也有过苦闷和彷徨,然而,朱自清先生却一直把真理和进步作为自己的追求。所以,在20年后,一旦将祖国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的时候,他就毅然融入了时代的潮流,成了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当我们把20年后的朱自清和今晚在这月下、在这荷塘散步的朱自清联系起来时,是不是会对这素淡朦胧的情景有一些新的感受呢?

  师:(在学生又一次的静默与沉思中)下课!

  [布置作业]

  时下正是江南一年之中“淫雨霏霏”的季节,大家在生活中也曾多次经历过雨季,回忆你的这些雨季,借鉴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写下一段属于你自己的某一个雨季的故事

上一篇:读《范仲淹苦读》有感下一篇:鲁迅《朝花夕拾》的读后感范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