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导学导练:汉语拼音(2)

2018-07-12汉语拼音

  韵母儿化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虽然儿化了,但原韵母不变,如:“号码儿”(hàomǎr)中的“码”,虽然儿化了,但韵母还是a;另一种是儿化后,原韵母发生了变化,如:“树根儿”(shùgēnr)中的“根”(gěn),儿化后,它的韵尾n丢失,实际读成了shùgēr,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导学导练2——汉语拼音(轻声、儿化、变调)》。由于儿化,有的韵母发生了变化,这样,有些音节本来是不同音的,却变成同音的了。如“针”和“枝”是两个不同音的字,儿化之后,成了“针儿”和“枝儿”,变成读音相同的了。普通话的韵母除了e、er不能儿化外(ueng一般也不儿化),其他韵母都可以儿化。

  儿化的主要作用是:

  表示温和、喜爱的感情色彩。例如:女孩儿、红花儿。

  形容细小、轻微的状态和性质。例如:一点儿、小米儿。

  确定词性。兼作动词、名词或兼作形容词、名词的词,儿化后确定为名词词性。例如:盖--盖儿、尖--尖儿。

  区别词义。例如:儿(脑袋)--头儿(带头的、领导人)、白面(面粉)--白面儿

  普通话中每个音节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位,音节和音节连续读出,声调相互影响,或多或少要发生变化,不能保持原来的调值,这种现象叫变调,变调是一种自然音变现象,对语言的表达没有影响。

  上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都会产生变调,读完全的上声原调的机会很少,只有在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才有可能读原调。上声的变调有两种情况:

  上声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面变成半上,即只读上声的前一半,后一半消失。如:首先、祖国、广大、耳朵。

  上声在上声前面,前一个上声的调值变得跟阳平的调值一样。如:手表、古典、美好、理想。  “一”、“不”变调

  “一”在单念或在词句末时念原调阴平声。

  “一”在去声音节前面,变为阳平。如:

  一道、一次、一定、一致、一律、一晃、一动、一并、一刻、一路……

  “一”在阴平、阳平、上声前面时变为去声。如:

  在阴平前:一般、一端、一经、一边……

  在阳平前:一时、一群、一条、一团……

  在上声前:一举、一早、一手、一体……

  “一”夹在重叠式的动词之间轻读。如:

  看一看、想一想、问一问、学一学……

上一篇:关于汉语拼音方案下一篇:关于汉语拼音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