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说课稿(3)

2018-07-20汉语拼音

第二部分:观察情境图,引出声母

  第一环节:出示“情境图”,并且设有悬念地告诉学生: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三位新朋友就藏在这幅图里!不信,和你的同桌先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第二环节:指一名学生上台指着“情境图”讲图上的内容,这位学生在讲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后鼓励学生进行内容的补充或纠正。并重点指导学生想象练说好哥哥是如何教育弟弟放蝌蚪的,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要保护蝌蚪、保护青蛙的思想教育。

  第三环节:教学“语境歌”。教学前可这样进行导入:小朋友说得真好,老师也想显显身手,编了首好听的儿歌,想听想学吗? 然后教师带着学生边拍手边有节奏地读儿歌:弟弟河边捉蝌蚪,哥哥走来劝阻他。小弟弟,很听话,忙把蝌蚪送回家。

  第四环节:引出声母。看,把哥哥的“哥”、蝌蚪的“蝌”、河边的“河”的第一声读得轻又短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声母“g k h”的读音了。简单吗?

  ●这一个部分的设计,巧妙地运用了“情境图”和“语境歌”。特别“语境歌”短小精悍,语言朗朗上口,富有童趣,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一下子就把所学的字母同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难为易,为学生读好字母作了良好的铺垫。

第三部分:联系表音表形图,学习声母

  第一环节:小组学习声母的发音:

  在学生自学声母的发音前,我是这样激励学生的:“小朋友们,刚才在讲故事、朗读儿歌的时候,其实你们已经把“ge ke he ”都发准了,相信不用老师教,你们也一定能把今天要学习的三个声母读准,试一试好吗,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学生就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以前学过声母发音轻又短的特点,联系书上的表音图读好这三个声母。

  ●因为声母g k h的发音是不难掌握的,所以在这一环节的学习时,可充分体现开放式的教学思路,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互动中自己去尝试发音,让学生感到拼音其实是不难学的,同时让学生有成就感。

  第二环节: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发音,比如指名读,读对了请他做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赛读等。

  第三环节:同桌讨论记忆声母 g k h的形:先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表音表形图发现相似之处,然后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实际生活中见到的与g k h相似的事物。并鼓励学生学着编顺口溜记忆。

  ●这一环节中,当单调的拼音字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时,学生就会愉快地牢牢地记住了拼音部件的样子。让学生编顺口溜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加上顺口溜是孩子们自己参与编出来的,很受他们的欢迎。而且让孩子们*自己的发现去掌握该学的知识,他们同样也很有成就感!

  在声母的音形掌握后,我们可以紧接着设计一个巩固性的听音游戏:比一比小耳朵谁最灵!(当教师这样导入后,学生可轻轻地领着自己的耳朵回音说:小小耳朵我最灵!)增加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增加情趣。

  具体是这样操作的:老师先把“g h n k l d”的声母写在黑板上,然后听老师发音,学生找出相应的字母,并用手势告诉老师这个字母的位置。比如:老师发n的音,学生快速地做出“3”这个手势,表明老师发的是n,在第3个位置。

  ●这一环节是针对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设计的,将枯燥的复习融入了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轻松愉快地巩固了声母,区别了形近声母。

上一篇:汉语拼音拼写规则下一篇:汉语拼音第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