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学反思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既然教学反思如此重要,那么该从那些方面去反思呢?笔者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1.理解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所涉及的种种问题进行多视角、多层面、反复、深入、认真地审视与思考的过程与行为。在教学反思中教师通过不断反省教学行为、澄清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法、塑造教学风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个人的教学能力。因此,教学反思即是教师教学生活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策略。
2.教学反思的内容
课堂教学是教学实践的主要“舞台”。因此,在作教学反思时,我们的教学不能游离与课堂教学之外,否则反思就漫无目的,将是无的放矢。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例,一般针对三个方面:对教材的理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1)对教材(教学内容)理解的反思。
具体内容包括对教材编者的意图,教材所体现的课程价值及教育功能理解的是否透彻、到位?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具体?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是否确定恰当?对教材的调整挖掘是否科学合理?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课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时,我先讲第二节的现代京剧,学习“说唱脸谱”,“甘洒热血写春秋”等学生容易接受的现代京剧,进而在讲述第一节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传统京剧,这样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效果显著。
(2。)对教师教的反思。
具体包括教学策略是否科学、教学理念是否体现教材的本质?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教学环节安排是否优等。
教师经历教学实践后,总会有一些难忘的感受,或多或少,或“得”或“失”这就需要我们“反省”来梳理。如去年我讲了一个市级优质课,是人教版第三单元第一节是《丰富的民间器乐—民族吹管乐》,我从小接触民族吹管乐,对之较熟悉,课前可谓准备之充分,(导入新课用的女子十二乐坊的《辉煌》),这节课讲了三类民族吹管乐,带哨片的如唢呐、管子;带簧片的如笙、葫芦丝巴乌;无哨片无簧片的笛子、箫、埙、口笛、排箫,所有的上述乐器我都熟练的示范给学生听辨音色,学生积极配合,参与性高,热热闹闹,但最后还是缺少一个总结性的环节,就是放一段音乐分辨各民族管乐的音色,至今感觉多少还是有些遗憾。
(3)对学生学的反思。
具体内容作为互动的一方学生是否真正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即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程度怎样)?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与教学内容联系的是否紧密(如自主探究、分组合作有无必要)?学生对于教学目的的实现程度状况如何(即课堂教学效果怎样)?学生自我学习的状况是否明白(即我学的怎样)?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否到位?
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得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的不够,就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地、主动地探究。从这一点上来讲,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没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如在讲述授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课第二单元第一节《高亢的西北腔》我整合许多的视频资源(如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黄土高坡,信天游,刮大风,西部放歌,红高粱主题曲,红高粱电影片段等等),的确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耳目一新,可课后反思觉得观看的太多,易造成高强度的视觉疲劳,轰轰隆隆一节课倒也热热闹闹,但学生到底从中得到些什么,的确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