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笛》这篇课文讲的是才华横溢的木笛手朱丹经过初试、复试的激烈竞争,进入了终试,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他拒绝演奏欢乐的曲子而被取消考试资格;晚上,他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吹奏悲凉凄切的乐曲悼念亡灵,又被在场的音乐大师破格录取。表现了木笛手朱丹深深的爱国情怀。抓住文中的对话及对笛声的描写,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感悟笛手朱丹的爱国情怀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朱丹在决定自己艺术前途的终试前就拒绝演奏欢乐的乐曲,学生难于理解。所以我在课前让学生充分查找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资料,才能走近文本,真正有所感悟。但当学生进入角色,在读中感悟后,才会很容易受到朱丹、大师和孩子们的感染。
这篇文章的文字,很华丽,对于本文重点的段落,如果要理解到一定的深度还是有困难的,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引导。在教学时,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
1、资料补充,入情入境
在对话教学时,我抛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朱丹在考场上拒绝演奏欢乐的乐曲,这到底是为什么?”学生马上能回答是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但是如果学生对南京大屠杀没有了解,那他们是不能真正理解朱丹的这一举动的。于是,课堂上我适时补充南京大屠杀的资料,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写作背景,能更快地走进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感受到朱丹的那一片爱国情。
2、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课文的`25自然段,语言优美,在课堂上主要通过多形式的读,多层面的读,指导学生在文本语言中进行感悟。读出文中之意,读住文中之情。学生在理解课文语句后再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朗读,读出人物心声。读使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到孩子们和朱丹一样怀着浓浓的爱国情。
3、扣住词语,感受笛声
笛声还是这样的笛声,词语还是这样的词语。学生先找到描写笛声的语句,再细细品读,把句子读薄,抓住句中关键的词语进行体会。通过读透“悲凉凄切、脉管滴血、如泣如诉”这几个词语,从而读懂朱丹的笛声,更读懂了朱丹的内心世界。至此,文本、师生、作者之间的心理交融得到较好的融合。
4、媒体使用,渲染情境
这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文章。我选用了一组触目惊心的图片,向学生展现了南京大屠杀的血腥场面,在视觉上引起学生的震憾,在心灵上产生与人物的共鸣。而之后木笛曲《江河水》,则更好地渲染了情境,并使语言文字的教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整堂课的设计较为流畅,但是因为缺少很细致的预设,在落实过程中就显得很粗糙,不到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那么,我也在想,怎样做好文本的研读,怎样抓住文本的重点词句进行问题或具体内容的预设,以此提高自己课堂的调控能力。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就像如果能在滔滔江水中,只取出几瓢饮,但却饮得痛快,饮出蕴藏于水中之甘甜。当然这便是智者的境界了。
【木笛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竖笛的教学反思
5.木笛 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