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主题式教学实践与反思论文(2)

2018-07-22教学反思

三、“学前卫生学”课程主题式教学实践

  1.主题的选择

  (1)明确学习目标:主题式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主题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综合能力,使学生所获得的不仅是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和情感态度。因而学习目标不仅关注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保育工作的知识技能,激发其对幼儿的爱心、耐心、关心等专业情感态度,还应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建构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自信心、责任感、团队精神及个性发展等。

  (2)选择主题:根据主题式教学的学习目标和“学前卫生学”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模拟创设幼儿园保教工作情境,让学生扮演幼儿园保教工作者的角色,以“幼儿的科学保育”为线索,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和课程要求,结合幼儿保育工作确定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活动。确定“家有宝贝初长成”“好营养,好味道,好健康”“不,我不要生病”“宝贝,远离危险” “阳光宝贝,快乐成长”“幼儿园的一天”“宝贝的健康卫士”“花园里花朵真鲜艳”等8个主题,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幼儿生理与生长发育特点及保育、营养膳食卫生与管理、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及护理、幼儿安全工作与常见意外伤害处理、幼儿心理健康常识、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保教卫生、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幼儿园环境卫生等。为了激发学生的专业情感,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园的工作氛围,各主题名称在体现课程相关内容的同时力求童趣化,更贴近幼儿园真实情境,尽量接近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主要形态的主题活动名称形式。这样也更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围绕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2.主题活动的开展

  (1)引入主题:教师创设与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并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如搜集资料的方法、资源等。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思考、讨论等方式对主题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2)活动设计:教师根据学習目标和主题提出可供参考的活动方式(例如专题讲座、主题辩论、主题论坛、知识竞赛、小组讨论、小组作业、角色扮演、戏剧小品、歌舞、宣传海报制作、动漫制作、实践操作、健康教育、保育调查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提高活动成效;同时也允许学生根据确定的主题、所理解的知识技能内容及典型幼儿保育工作内容来自主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3)活动开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自主探究、理解主题内容的基础上,自己选择或设计活动方式,撰写活动方案,根据方案分工合作,在课前进行相关准备,在课堂或课外开展主题活动。

  (4)辅助活动:除了课堂上以多种形式开展主题活动,同时还应积极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创建课程学习群,教师在群里共享参考书籍、文献资料、相关专业期刊或网站链接等信息,供学生自学、查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随时随地进行交流讨论和远程指导等辅助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活动,掌握知识。

  3.教学实例:幼儿园的一天

  (1)引入主题。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园的卫生保育工作,放心送孩子到幼儿园?”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围绕主题到图书馆、网络、幼儿园等搜集相关资料,准备设计和开展活动。

  (2)活动设计。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围绕主题开展自主探究,通过查阅资料和思考,根据主题内容及教师提出的参考活动方式,经过讨论,决定用情境表演的形式呈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卫生保育工作,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活动,撰写活动方案,与教师讨论修改后,各小组成员分工进行准备。

  (3)活动开展。根据主题活动方案,以一系列情境表演方式向家长呈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项保教卫生工作内容。各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家长、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医生、园长等角色,将幼儿园一日生活主要环节演示出来,特别突出其中的保教卫生工作情境。

  (4)輔助活动。在设计、开展主题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师生通过课程学习群分享与幼儿园一日生活保教卫生工作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讨论活动方案等。学生在自学的同时,通过网络学习和交流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相关知识。

上一篇:《妈妈的账单》教学建议及反思下一篇:和时间赛跑课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