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主题式教学实践与反思论文(3)

2018-07-22教学反思

四、“学前卫生学”主题式教学反思

  1.主题式教学的效果

  主题式教学也许不能将所有的学科知识都教给学生,但却能让学生在设计与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从书本以外获得更多知识和能力。在主题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不仅能掌握幼儿园卫生与保育工作的知识技能,还可提高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活动规划、交流沟通等能力,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而且,为了更好地开展主题活动,学生需要自主学习、整理、筛选相关知识,练习相关技能,与单纯由教师讲授课程内容相比,这一过程使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为牢固。

  2.主题式教学的不足

  采用“学前卫生学”主题式教学实践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主题活动通常是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并且难以将所有的学科知识都包含在活动中。与教师讲授通常按单一学科知识系统传授相比,学生获得的知识较为分散,容易遗漏一些知识点。

  二是与单纯讲授相比开展主题活动时,无论教师还是学生的工作量都非常大,从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到师生共同进行活动方案设计、修改、准备工作,以及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分享,正式开展主题活动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都比较重,时间精力有限,有时候准备工作不足导致主题活动的效果不够理想。

  三是少数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讲授方式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认识到主题式教学的作用和价值,参与主题活动不够积极投入,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存在“南郭先生”现象,这部分学生在主题式教学中受益甚少,而承担了较多工作的小组成员也容易产生埋怨,这些都会对主题式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主题式教学过程中应改进的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主题式教学的开展应注意以下方面的改进:

  一是应适当结合讲授内容开展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前后以课堂讲授或网络课堂的形式将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系统讲授,以弥补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零散或遗漏的不足,也能满足部分尚不适应主题式教学但仍然依赖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学生的需求。

  二是将管理意识纳入主题式教学过程,有计划地安排主题活动工作,提高活动组织效率,在教师和学生的任务都很重且短时间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通过管理学习时间、改进小组分工合作方式等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更好地完成大量的主题活动前期工作,准备更充分,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三是在开展主题活动之前做好学生方面的工作,通过联系心理学教育学知识、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观摩示范活动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主题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充分认识到主题式教学的价值和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主题活动。

  四是改进小组作业及评价方式,将小组开展主题活动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小组成员,真正做到分工合作,人人各负其责,齐心合力完成小组共同任务,保证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在主题活动中有所收获,真正受益。为了更好地实现主题式教学的目标,这些方面的改进非常有必要。参考文献:

  [1]袁顶国.从两极取向到有机整合:主题式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张青青.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王 练.学前卫生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王春燕.关于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4(7):36-37.

上一篇:《妈妈的账单》教学建议及反思下一篇:和时间赛跑课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