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化简》教学设计(2)

2019-12-30教学设计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章《化简比》。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1、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什么是最简整数比?请举例说明。

  (强调: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或比的前项和后项只有公因数1。)

二、导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和什么是最简整数比,今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化简比》。请同学们拿出前置小研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出示前置小研究。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前置小研究。

  (一)、我的研究

  1、把下列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1)15:10  180:120   (2):

  (3)0.75:2  0.4:0.32    (4) :0.7 0.5:

  2、请举出两个化成最简整数比的例子。

  3、总结化成最简整数比的方法。

  (二)、我的收获:

  (三)、我的提醒: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

四、学生汇报:

  (一)学生汇报小组内交流讨论的结果。

  我们是超越三组,我是1号,第1题由我来汇报。

  (1)15:10=(15÷5):(10÷5)=3:2

  180:120=(180÷60):(120÷60)=3:2

  我汇报完毕,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我有不同的方法:180:120=(180÷30):(120÷30)=6:4=3:2

  我汇报完毕,请同学们补充、质疑或评价!

  小结:以上两种方法都对,但第一种比的前项和后项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比较简便。

  我是超越三组的2号,第2题由我来汇报。

  (2): =( ×18):(×18)=3:4

  提问: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我有不同的方法::= ÷  = × = =3:4

  谁能总结整数比的化简方法?(其它学生补充)

  我是超越三组的3号,第3题由我来汇报。

  (3)0.75:2 = (0.75×100):(2×100)=75:200=3:8

  0.4:0.32=(0.4×100):(0.32×100)=40:32=5:4

  提问: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谁能总结整数比的化简方法?(其它学生补充)

  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请同学们补充、质疑或评价!

  (二)其它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1)化简比的结果应该是怎样的?

  (2)你认为化简比的结果与求比值的结果有什么区别?

  (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比必须有前项和后项,是比的形式)。

  (三)总结化简比的方法。

  整数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化成最简整数比。

  分数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先转化成整数比,再根据整数比的化简方法进行化简。

  小数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依照小数的位数同时乘10、100或1000先转化成整数比,再根据整数比的化简方法进行化简。

四、拓展知识:介绍黄金比。

五、评测练习。

  1、我来当小判官。

  (1)16︰4的最简比是4。       (  )

  (2)5︰2.5的比值是2。        (  )

  (3)6︰0.3的最简比是20︰1。(  )

  (4)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

  2、把下列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15:21   0.12:0.4   :   1:

  (1)请四位同学上去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

  (2)反馈,集体订正:请这四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化简的?

  3、我来解决。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

  (1)写出甲、乙两队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

  (2)写出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并化简。

六、布置作业:练习十一4、5题。

七、板书设计:

  化简比

  15:10=(15÷5):(10÷5)=3:2

  180:120=(180÷60):(120÷60)=3:2

  0.75:2=(0.75×100):(2×100)=75:200=3:8

  0.4:0.32=(0.4×100):(0.32×100)=40:32=5:4

上一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下一篇:《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