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教学设计

2020-06-24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以及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⑵ 通过学习《静女》和《氓》,进而了解“国风”的写作内容,体会民间的歌谣的特色;了解卫、邶两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体味独特的文化内容。

  2、能力目标:

  ⑴ 继续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⑵ 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典型情节及精练语言。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吟咏,在理解文章基础上,形成古诗文的语感。加深对古典诗歌的理解与领悟。

教学方法:

  采用诵读教学法:音读、意读、情读、美读,读中理解课文,读中体会诗歌语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诗经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一、你对《诗经》的了解有多少?(结合注解1)

  ⑴ 性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这一部总集,在它成为儒家的经典以前,通称为“诗”。(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之说有二:一即六种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识字、计算);一即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也就是除了“五经”外,再加上失传的《乐》。)

  ⑵ 体制和内容:

  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称“诗三百”。 这些诗分属于国风、雅、颂三个部分,这大约是音乐的分类:

  “风”指十五国风,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的意思,共160篇。大部分是民间歌谣,是《诗经》的精华,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是周代贵族所作的乐歌,也有一部分民歌,产生于周王畿;

  “颂” 是赞美歌,是祭乐,分周颂、鲁颂、商颂,40篇。颂诗中《周颂》最早,全是西周作品。《商颂》是前七八世纪之间宋国的作品。《鲁颂》是前七世纪鲁国的作品。颂多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文字板滞,但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孔子曾经这样极力赞美《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诗经》当作教本,传授不绝。《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为我国古典诗歌奠定了现实主义基础。

  ⑶ 艺术表现手法:(教师在此无须多介绍,在具体研习时结合实例讲解)

  《诗经》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形式,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用今天的话说:“赋”就是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起头,即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

  赋、比、兴都是诗人用以构筑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的方法,它们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一般说来,虽某些诗侧重用赋、或比、或兴,而多数则是交互运用。就三类诗相对地说,在“风”和“小雅”中用比、兴多些,“大雅”和“颂”则多用赋。南宋吴泳曾对《毛诗》注明“兴”的诗有过统计,他说:毛氏自《关睢》而下总百十六篇,首系之“兴”。“风”七十,“小雅”四十,“大雅”四,“颂”二,注曰“兴也”。(据谢榛:《四溟诗话》卷二统计)

  《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比较整齐,这是诗歌发展过程中的早期形式。《诗经》善于运用章句的重叠来表达思想感情,使诗歌在音律上和修辞上都收到美的效果。这种情况在《国风》和《小雅》的部分诗篇中尤为突出。

二、导入新课——《诗经》源头探爱情

  《诗经》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关于爱情和婚姻问题的诗。爱情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情感。《诗经》中表现纯真的爱情的民歌很不少,而且表达方式大多具有质朴、热烈而大胆的特点。

  *文学史上关于“三部曲”的说法——

  “三部曲” 的说法源于古希腊,指情节连贯的三部悲剧,又称三联剧。现接线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的作品,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抗战三部曲”:《火》一、二、三部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关于《诗经》有“爱情三部曲”的说法: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附:《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子衿》)──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致度日如年,精神恍惚。

  附:见后面的“延伸阅读,深化鉴赏”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愁情恰似苍茫的秋水,萧瑟的芦苇。

  附:《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爱情作为人类最真挚的情感,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现在我们来学习这首《静女》,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上一篇:小学古诗春晓的教案下一篇:诗经两首教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