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教学设计及反思(2)

2018-07-17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2.交通与文明。 3.交通对文明的反作用 4.给出板书,归纳小结。

[资料附录]

  材料一:交通与自然。——教科书68页。

  材料二:工业革命后的交通。——教科书66页、68页。

  材料三:国家与交通。——教科书65页小字部分。

  材料四:

  (1)原始社会落后的交通面貌极大的限制了人类的活动范围,生活在不同地区间的人类很难产生交流。

  (2)国家主持的大规模交通设施建设将国家的不同地区联结为一个整体,为原先被地理环境分隔开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便利条件,并为文明之间的交流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3)工业革命之后逐步出现了立体交通网,全球化的浪潮汹涌而至,文明之间的交流日趋紧密。

  (4)当代社会中日益发达的城市交通网加快了城市的生活、工作节奏,城市文化日益显现出来,但是便捷的交通方式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人口密集化以外的可能:越来越多的人口可以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生活在郊区但工作在市区,城市开始获得另一种发展道路。

  [板书设计] 交通设施交通工具(或方式)影响与作用

  原始时代(受自然限制)道路、索桥、梁桥徒步行走活动范围小,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家产生后的古代时期(并且受历史文化的影响)陆路交通网、拱桥车、船、轿等利用畜力、自然力、人力的交通工具活动范围在各国内发展起来,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因此得到加强

  工业革命之后的近、现代时期(可见生产力对交通的推动)铁路、公路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能源动力交通工具活动范围遍及全球、人类在冲突与融合中加深了文明之间的交往

  当代高速公路、城市轨道、海陆空立体交通网(学生列举,不限内容,可包括磁悬浮列车等)节奏更快、交往程度更深

上一篇:《行道树》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案下一篇:《对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