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的教学设计

2021-06-15教学设计

庐山的云雾的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味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从而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庐山的云雾》(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告诉老师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相机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去领略庐山云雾的奇幻与美丽。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自读要求:(1)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分别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2)细细品读每个自然段,想想围绕中心句写了庐山哪些形态的云雾,可在相应的词句下做上记号。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通过你的朗读把庐山云雾的美表现出来。

  2、生自读。

  3、师生共同交流:

  (1)我们一起来交流,谁来说一说这两段分别是围绕着哪一句来写的?

  出示这两段内容,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明白这两段都是按总分的方式来写的。

  (2)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谁愿意把这段读给大家听一听,其它同学思考:这段具体写了哪些地方的云雾,各有怎样的姿态?(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或生可相机板画)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a: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你能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b:这么美的文字你想把它背出来吗?请你试一试,看看谁能先背出来?

  c:总结:这一自然段作者采用总分的写作方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手法写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品读课文第三自然段:i

  a: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而且还瞬息万变?你理解“瞬息万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

  b: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请同学们再读这一自然段,想想从这段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c:如果老师把同学们找出来的词改成“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你认为行不行?为什么?(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就不能让人体会到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之多。)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读出来吗?请同学们试一试。

  d: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看到的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这是作者根据眼前不断变化的云雾形态想象到的,这样一种表达方式就是联想。)

  e: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这儿还有一个省略号,你明白这个省略号所表示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

  f:你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它还会变成什么样?

  g: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是瞬息万变的?

  h:老师这收集了一组傍晚天边的云彩瞬息万变的图片,你能仿照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也用上:“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这样的词语写一写吗?

  三、学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1、理解“流连忘返”吗?可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2、你能用“流连忘返”说一句话吗?

  四、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练习用“流连忘返”说一句话。

  3、将课堂中的说话整理成文。

  板书设计

  山头 绒帽

  庐山的云雾半山 玉带 千态姿态

  山谷 大海

  奇丽眼前……刚刚……转眼间……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庐山云雾的教学设计

2.庐山的云雾的教学反思

3.关于《庐山的云雾》的教学反思

4.《庐山的云雾》的教学反思

5.公开课《庐山的云雾》的教学设计

6.《庐山云雾》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7.《庐山云雾》优秀的教学设计

8.《庐山云雾》的教学设计方案

上一篇:《最佳路径》教学反思下一篇:白鹅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