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动物六年级教学设计(2)

2018-08-10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动物运动的不同姿态,学习用泥塑的方式表现动物的运动形态。

  教学难点:抓住动物动态特征,运用手捏技巧,夸张地表现动物的动感特征。

  教学设计

  一、导入阶段

  1. 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哪些动物?你最喜欢什么动物?说说喜欢的理由。能不能模仿一下它们的动作?也可以让学生先表演,猜一猜他模仿的是什么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初步认识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习惯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入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欣赏一组大白鹅在水中游动的精彩画面。在这组画面中我们欣赏到大白鹅的不同动作,请同学利用手臂和手模仿游动的大白鹅。接着,教师示范捏制一个大白鹅,静止的姿态好像浮在水面上安详的模样。

  设计意图:教师的示范,可以帮助孩子复习巩固以前学过的泥塑技巧,为下一环节制作动态的动物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课

  1. 初次练习

  教师展示捏制的大白鹅,然后轻轻地转动它的脖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好玩的事情出现了,原来是大白鹅的姿态出现了不同的变化。

  思考:怎样把动物表现得更生动有趣呢?通过一组鹅的图片欣赏,让学生打开思维之窗。

  老师问:从哪些细节可以发现大白鹅的动作产生了变化?

  学生回答:脖子、头的方向、煽动的双翅。

  第一次作业练习,表现一只有动感的鹅。(时间约3分钟)

  设计意图:第一次泥塑练习时间很短,只是让学生体验一下扭动几个关键部位,就可以让大白鹅产生丰富的姿态变化,了解动物运动的基本规律。同时,感知泥性,复习泥塑技巧。

  2. 课堂深入

  欣赏一组动态的画面:大熊猫的运动画面,感受其有趣和可爱。

  青蛙、猩猩、马等动物的图片,模仿它们的动作,了解它们体现动感的“节点”在哪里。

  欣赏小朋友的泥塑动物优秀作品,帮助学生获得启发,为自己的创作积累知识和技巧。

  学生动手练习,老师巡回辅导。(时间控制在15分钟)

  3. 作业展示

  好的作品一般是抓住动物的特征,抓住动物的运动关节处,表现其最擅长的动作技巧。同学们的作品是否做到这一点了呢?请学生一起来找一找,说说作品的优缺点。

  设计意图:学生互评和老师点评相结合,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说说优点、提提建议,可以让学生感知到完成作品的成就感,也能够认识到学无止境的意义。

  4. 拓展欣赏

  启发:小朋友的泥塑动物作品怎样展示得更有情境感呢?

  欣赏动物活动图片。讨论:可以根据动物的生活环境进行作品的组合展示,有的相互争斗,有的友好交往,这样组成的视觉效果就更有趣更生动了。

  5. 创意组合

  同学们对作品进行再组合,完成有创意的作品。

  如果时间有限,可以把这个环节延续到课外。

上一篇: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教学设计下一篇:二年级上册小动物过冬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