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祖父的园子》的优秀教学设计(3)

2018-11-29教学设计

  篇三、课文《祖父的园子》的优秀教学设计

  【预设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倭瓜、水瓢”等词语。

  2.自主探究文本,体会园子的特点,感悟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了解作者“朴实无华、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

  3.凭借拓展阅读和启迪谈话,激活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美好的童年,使之永恒”的欲望和动力。

  【预设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谈话揭题,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概览大意

  1. 师:请同学们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的园子。

  2.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快乐、自由等)

  三、文本探究,感悟特点

  【第一板块】感悟园子的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充满阳光

  1.探究: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充满阳光的园子。(生快速地浏览课文,把相应的句子划下来,并在句子旁边写上相应的词语。(学习旁注)

  2.交流。

  【第二板块】感悟在园子里的快乐、自由

  3.生快速浏览全文 ,在文中圈出能概括萧红所做事情的关键词。

  4. 交流(预设结果: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摘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睡觉)

  5.小结:因为“我”在园子里()、()、()……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快乐、自由的园子。

  四、细研课文,感悟“自由”

  【第一板块】研读“自由之事”

  1.师:在这么多事情中,作者写得最具体的是哪一件事?(铲地)从哪儿到哪儿写铲地?请用括号括起来(5至12自然段)。

  2.课件呈现:

  3.师:为什么你们觉得铲地这件事写得最具体?

  写得最长——教师点评

  写出了人物的语言——师生合作情境对话——教师点评

  写出了人物的神态——祖父的笑——教师点评

  4.思考:所有的事情都能看出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自由的,为什么作者单单把这件事写得最具体呢?

  5.教师小结:是呀,萧红在园子里可以瞎闹、胡闹、捣乱,甚至犯下大错,但是都没有关系。所以这是一个快乐、自由的园子。

  【第二板块】研读“自由之景”

  1.思考:除了萧红所做的这些事,让我们感受到园子的快乐和自由之外,你还能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第16自然段)

  2.课件呈现

  3.师:自由地读读,有什么感觉?

  4.比照阅读,体会写法。(呈现教师下水文)

  5.师: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6.教师小结。

  7.思考:作者仅仅是在述说着这些景物的自由吗?

  8.教师小结:只有自由的心灵才可能有自由的想象(揭示“借物喻人”的写法)此时,萧红正在述说着自己的自由,她想说——(课件呈现)

  9.探究:萧红的童年是快乐的,而这份快乐正是源于这份自由。 那么课题为什么不是“自由的园子”呢?(预设:是祖父的爱与宽容创造了这个自由的园子)

  五、猜测内容,阅读延伸

  1.师:童年自由的时光让萧红久久难忘,于是,她就用她的笔写成了一部童年生活的回忆录,它就是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件呈现《呼兰河传》的封面)

  2.师:你们猜猜看,在《呼兰河传》里还会写些什么呢?(学生猜文)

  3.有一位作家叫茅盾,他是这样评论这部小说的。(课件显示)

  4.你们有什么疑惑吗?要解决这一疑惑,请阅读小说《呼兰河传》。

  六、直面童年,引发思考

  播放歌手罗大佑《童年》;呈现教师“童年”主题的下水文; 引发思考:你将会用怎样的方式来书写你美好的童年,让它永恒呢?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应有尽有 五彩缤纷 充满阳光

  快乐 自由 祖父(爱、宽容)

上一篇:减法验算教学设计范文下一篇:劳技纸工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