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
一、关于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的第一课时。本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角。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角是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2、学生分析:
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时,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
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依据课程标准及三维目标要求,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②过程与方法
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指一指”、“做一做”等活动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让学生在认识角的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尊重事实的理性精神。
b、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景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c、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在头脑中抽象出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读、记的方法,感受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感受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5、教学准备
教具:视频和课件、3个实物闹钟
学具:剪刀 三角尺 小棒 硬纸条 纸扇 课前作业题 方格纸
二、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创设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1、观察思考法
学生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操作法
在动手实践中,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看得着、摸得到的东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学会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自主探究法
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四、关于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基于对新教材新课标的理解,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以人为本、渗透德育,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①、观看视频
老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好吗?
(播放第49届世界乒乓球男女混合双打颁奖仪式视频)
老师:好,同学们视频看完了,谁来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老师:谁来说说看到这个激动人心的场景你有什么感想?
(在这里渗透德育:热爱祖国,好好学习,为国争光。)
②、引入课题
老师:大家刚才看到的我国的五星红旗上有什么图案?
老师:对,是五角星。那现在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五星红旗上的五角星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五星红旗图)
老师:对了,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有五颗五角星,每一颗五角星上都有五个角。你认识角吗?你了解它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角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激发爱国热情,并由五角星图案引入课题。)
2、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①、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初步感知角
老师:其实角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角,只要你善于认真观察。
课前作业1:
你认识角吗?你还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同桌讨论交流
全班汇报:学生拿实物边指边说:比如剪刀、三角尺、钟表上、长方形、正方形、书本的封面上、红领巾上等。
同学们找到这么多物体的面上都有角,你们真棒!
②、认识抽象角
老师也找了一些物体,观察:在这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吗?
如果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仔细看(动画演示拓角的过程:认识抽象角)
指着画出的角介绍: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
③、探究角各部分的名称
讨论: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角的图形有相同的地方吗?
汇报交流:都有2条直直的线,而且2条线有一头是接在一起的。
课前作业2:
角由几部分组成?你能分别给它们起个名字吗?
同桌讨论交流。
全班汇报。
学生甲:(上黑板指着说)这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两条边接在一起的点就是角是顶点。
老师:好,真棒!她用了2个词:顶点和边,你们同意吗?
④、感知角的特征
摸一摸三角尺上角的顶点和它的两条边,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小结:
a、顶点是尖尖的,边是直直的。
b、每个角都有1个顶点,2条边。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边画边板书。
⑤、从生活中再次找角
课件演示:生活中到处都有角,大家看这幅画中哪里有角?
(边看边找角)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先在实物上找角;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抽象出角的图形,让学生感知角的特点,符合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一般规律,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己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再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围的物体上找角。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表象积累,而且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观察比较,感悟角的大小。
①、认识角是有大小的
老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角,这些角都一样大吗?
课前作业3:
你认为角都一样大吗?有无大小之分?那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验证一下你的说法吧!
小组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甲:用小棒搭2个角验证角有大小之分。
学生乙:用2根硬纸条做1个角,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大。
学生丙:将2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叠,看另一条边的位置,就知道哪个角大。
②、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老师:通过大家刚才的展示,发现角是有大小的,那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同桌讨论交流)
老师:大家可以打开纸扇再合拢,看角有什么变化?(打开纸扇角变大,合拢纸扇角就变小。)
再看课件演示:角的变化,谁来总结?
学生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叉开越大角就越大,叉开越小角就越小。
老师: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有关吗?
火眼金睛:想一想,哪个角大?(课件出示两条边长短不一样但大小一样的2个角)(学生先用小棒验证后电脑再演示两个角重合的过程)
学生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③、比较角的大小
出示3个钟表实物:
(在这里渗透德育:珍惜时间,守时诚信)
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
下面钟面上的3个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设计理念:在感悟角的大小这个环节中,我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实践体验,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活动角和纸扇,随意扯动角的两条边,观察角的变化,并在小组讨论,再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最后得出结论。)
4、画角
①、学习画角的方法
老师:你会画角吗?
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所喜欢的角(老师巡视观察)。
老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课件演示画角的过程)
②、画出大小不同的角
老师:刚才大家在方格纸上画了一个角,你看它多孤单呀!你能在它的左边画一个大姐姐在它的右边再画一个小妹妹跟它一起玩吗?比一比谁画的最漂亮!(渗透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有效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操作学习的经验,不断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和同学之间的密切配合,从生活中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谁想说说你的收获!或你还有哪些疑惑?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相互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
6、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 边 )
( 顶点 )
( 边 )
一个角有(1)个顶点 ,(2)条边。
7、课堂练习
(设计理念: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练习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8、教学反思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让学生从生活中观察角的存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角,从而体会角的大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进行合作探索、汇报交流,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在角比较的环节中,通过多种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空间观念,这样,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思。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想,这节课的设计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以新教材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活动学习和合作探索为主要方式,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们批评指出,欢迎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相关文章:
7.角的初步认识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