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7)

2021-06-13说课稿

说课稿 篇8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其中课文第四至第八段讲狐狸骗取肉的经过是重点,理解狡猾的狐狸为得到乌鸦叼着的肉,接连施计是课文的难点。抓住描写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加深对语言文字内涵的理解,从而领悟道理是突破本文重点、难点的关键。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复习字词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文中六个带“一”的词分成两类,引导孩子通过比较读、静心思,明确“一”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也就是需要变调。如此,便于孩子们归类识记。两组四字词分别与狐狸和乌鸦有关,在识读的过程中,孩子们既识了字、正了音,又对文字背后隐藏的狐狸与乌鸦的形象有了一个整体回顾。

二、学习三次行骗,感受不同的形象。

  狐狸对乌鸦说的三次好话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时我采用三比细读的方式,引导孩子体悟狐狸的狡猾以及乌鸦上当受骗的过程。

  1.一比三句好话,找寻异同。

  二年级儿童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短时间内阅读三段文字已属不易,经由细读,找出相似点和不同处,更是需要较好的眼力、缜密的思维以及流利的口语表达。

  2.二比三处提示语,探究用意。

  单读狐狸的三次好话,我们感受到的是狐狸对乌鸦的关心、赞扬,可加上提示语再读,狐狸的司马昭之心便昭然若揭了。在教学时,我紧紧扣“眼珠一转”、“赔着笑脸”、“摇摇尾巴”三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探究狐狸动听语句背后的真实用意。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对话中,孩子们走进了文本,理解了奉承话原来可以如此颠倒黑白;在三“骗”板书一字比一字大的直观感召下,狐狸的谄媚与狡猾尽现学生眼前。

  3.三比乌鸦三次反应,梳理结果。

  狐狸一次比一次具有欺骗性的好话最终让乌鸦放松了警惕,上了狐狸的当。那么,乌鸦为什么会上当呢?孩子们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捕捉到了乌鸦的心理变化,明白了爱听奉承话、得意忘形,最终导致上当受骗的结果。而这正是本文想要传达给孩子们的道理。

三、 揭示寓意。

  在此阶段,我将练习四中出现的莎士比亚的话提前学习,而且,在这两者之间架设桥梁,由课文引出名言,由名言上的词句“动听的语言”再次回归文本、品味词句。如此,走出文本,又走进文本,更能体现小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四、 想象拓展。

  《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结尾含蓄深刻,为学生思维的拓展留有广阔的空间。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出示了语文补充习题上的:《乌鸦被骗之后……》。在学生进行小练笔之前,我先引导孩子们确定故事可能的结尾,要么肉又被骗走了,要么肉没被骗走。如此,学生在起因与结果间理请思绪,创编故事,既降低了难度,又不会被束缚思维。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新课标提出:“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望海潮》一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此单元共选取四位名家的词作,重在品味赏析宋词的情思与意境。从整个语文学科教学体系来看,此单元在必修教材的“阅读鉴赏”板块教学中,特别是在“品味与赏析”这一教学内容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望海潮》一词是柳永青年时期的成名之作,重在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其写景壮丽,声调激越,一反柳词惯常风格,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学生虽然在必修一第一单元里已初步接触到词的相关知识。在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某一具体的诗词的理解上,未能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望海潮》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对学生领悟并掌握宋词鉴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宋词的相关常识、诵读技巧,了解作者。

  2、能力目标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二、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根据我校的生本教育理念,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我采取了“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迁移应用”的三步教学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应用了启发点拨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

  1、“自主、合作、探究”法。

  2、诵读法。

  3、启发点拨法。

  4、直观教学法。

三、说学法

  学法指导具体如下:

  ⑴诵读全文,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⑵品味诗句,培养思维能力。

  ⑶迁移应用,培养写作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让学生课前对柳永及其诗词有所了解,知人论世。

  复习回顾有关词的基本常识。

  (二)新课导入

  以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主。

  (三)学生诵读。

  读通、读准全词,初悟词的音韵美。

  (四)学生范读,整体感知。

  在读的基础上能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五)反复诵读,品味语言

  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领略词这种语言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词本身营造的优美意境。

  (六)教师点播:

  教师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点拨,让学生了解这首词所采用的艺术手法,进一步领会这首词所营造的优美意境。

  (七)教学小结

  用板书的形式展现,让学生系统直观的领会本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这首词。

  具体教学过程:

  (一)回忆复习

  回忆词的有关知识:

  词的起源、词牌和标题,词的分类(豪放和婉约派),引出柳永,“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一)

  (1)导入:

  柳永的词多描写城市风光,提问学生谈对现在杭州的印象,“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顺势发问大家想了解1000多年前杭州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回到宋代,到那里看一看。

  (2)学生诵读

  读通、读准全词,初悟词的音韵美。利用手头资料,初步理解此首词大致的意思。

  (3)抽读的好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合作交流思考。

  让学生在学生范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提出问题: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突破重难点:

  文本解读任何时候都是基本的,抓原句、抓关键信息、抓关键词句解读是解读的不二法门。

  (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鼓励学生想象词中画面,领会词中的意境,合作交流分析自己喜欢的语句。

  上片重点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下片重点赏析“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从推敲词语、描述意境、修辞、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读透全词并有重点的进行鉴赏,每个同学可以重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形成集体智慧取长补短。最后强化“铺叙”的写景特点。

  艺术特色:

  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先概括后具体,一句一景,从不同角度来写,写景有层次感。

  运用了比喻、夸张、铺排、点燃、动静结合等手法。

  用词准确

  (5)再次诵读,拓展延伸,让学生根据词描述杭州的情况。

  让学生在理解词的基础上领会柳永笔下杭州的美,提高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这一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6)作 业

  1.诵读,默写本词

  2.试着将这首词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改写为散文诗。

  板书:(略)

  (三)课后小结: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音律协调,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教学过程基本能完成,感觉有些地方再放开一些会更好。

【【必备】说课稿模板集合九篇】相关文章:

1.【必备】说课稿集合6篇

2.【必备】说课稿集合7篇

3.【必备】说课稿集合9篇

4.【必备】说课稿集合5篇

5.【必备】说课稿集合10篇

6.【必备】说课稿集合九篇

7.【必备】说课稿集合8篇

8.【必备】说课稿集合4篇

9.【必备】说课稿集合7篇

上一篇:【必备】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下一篇:【必备】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