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的说课稿

2021-06-13说课稿

ip地址的说课稿

篇一:IP地址说课稿

  IP地址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IP地址》是北大青鸟ACCP AB模块《计算机与网络基础》课程的第5 章,

  2、 就本课而言,其内容包括识记和操作两个方面,其教学目标为:

  1)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兴趣

  2) 知识目标:从互联网IP寻址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采用IP地址;掌握IP地址的结构,如何划分、分类,为计算机配置IP地址,并选用合适的子网掩码;规划中小型企业网的IP地址。

  3) 能力目标:学会设置IP地址;子网划分

  3、 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IP地址的层次结构和分类;子网掩码的概念;子网划分

  教学难点:子网掩码的概念;子网划分

  二、 说教法、学法

  1) 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包括情感、识记和操作三个方面。首先,用激发兴趣法激发学生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

  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其次,针对知识目标,它是属于识记的内容,应用讲授法传达知识给学生并进行总结归纳。信息身是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强调学生的实际振作能力。最后,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上机操作实践,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安装IP协议和设置IP地址。

  2)说学法

  本课采用的学习方法有小组全作学习\自主探究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本课用建构主义正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除了识记部分的内容外,对操作性的内容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在做中学、学中做,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发挥团结互助精神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程序

  1、 教具、学具准备:网络教室(包括计算机、网络投影设备)、PPT

  2、 教学过程

  1) 导入、提出本课学习主题

  早上,小齐刚到公司就被 唐经理叫到办公室,唐经理给小齐布置了两项任务:

  案例1:公司今天要来两名新员工,让小齐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除了做系统、连接网线之外,还应该给主机配置IP地址。

  案例2:唐经理说:“为什么我的计算机有时候提示我IP地址冲突?好像其他员工也说过类似的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

  问:互联网上每一台计算机是以什么方式来进行通讯和识别的?

  2) 提出本课学习内容和目标

  3) 播放PPT,讲授本节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分为IP地址的作用、分类、直观表示法、特殊IP地址、子网掩码、

  4) 全班分组,探讨以下问题,各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a) 为什么要使用IP地址,IP地址有什么作用?

  b) IP地址为什么要使用子网掩码?

  c) IPV4有什么局限性?与IPV4相比IPV6有什么优势:

  4) 教学实践

  a) 上网查询安装IPV6协议的方法并在计算机上安装IPV6协议,教师巡回辅导,学生互助学习

  b) 查找IPv6资源,观看网络电视

  c) 注册IPv6论坛(如我爱威六、乐物论坛),进行资源的共享

  5)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板书设计

  IP地址的认识

  IP地址的格式及转换

  IP地址的分类

  局域网IP

  分配管理

  新的IP协议:IPV6

  

篇二:IP地址基础知识说课稿

  《IP地址基础知识》说课稿

  姓名:王骏 单位:苏州市电子信息技工学校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IP地址基础知识。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第一册的第一单元。下面就我在实施本课时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进行简单地阐述:

  一、说教材:

  地位和作用:

  我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第一册,本册共分三个单元,分别介绍“构建小型网络”、“构建中型网络”和“接入Internet”,本课的学习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教材第24页)

  教学目标:

  我本着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为宗旨。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IP地址的格式及其分类,知道IP地址的管理办法。 能力目标:掌握初步的网络技术和具有判断简单的网络故障的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IP地址的概念、IP地址的格式。

  难点:IP地址的分类。

  二、学生现状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其服务,了解局域网中数据的传输及简单的网络设置。学生热衷于网络技术课程的学习,对网络知识较为感兴趣。所以在讲一些原理性比较强的内容时,学生也能积极配合。 通过调查发现:

  有了小学、初中阶段信息技术的学习及学校、社会、家庭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学生的信息技术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教材中本节内容偏重于理论知识,单纯的讲授会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高; 学生提出了很多和本节相关的问题,不通过实验操作可能无法轻松作答。比如学生可能会问:既然IP地址那么重要,那我的电脑的IP地址是多少啊?

  教材处理: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学生现状,我对本节内容进行了增补,增加了本机IP地址查看和分组讨论IP地址异同等上机实验操作环节: 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扩充内容能够接收理解

  增补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又贴近学生爱动手操作的实际 能够解决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碰到的许多问题,提高了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说教法:

  教具:网络机房、“级域”电子教室软件:教师可以通过“广播教学”、“学生演示”、“个别辅导”等方式和学生一对一、一对多的沟通

  教法:教师占用教学时间比传统理论教学少,采用演示法、讲解法、讨论法,以提问和讨论的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教学气氛相对活跃,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较好。

  说学法: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很快,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实验以获得帮助

  教学设计:教师不能完全按事先设计的教学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更关注的是教师的随堂机智。

  四、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网络传输介质方面的知识,了解了双绞线的相关规范,那么本节课我们首先请同学们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让世界各地不同的计算机找到对方呢?再假设你家的计算机重新装过了系统,开机后无法上网,你通常会怎么做?(学生讨论。)

  2.新课讲授:

  (1)IP地址的概念

  因特网是由不同物理网络互联而成的,不同网络之间实现计算机的相互通信,必须有相应的地址标识,这个地址标识称为IP地址。IP地址是唯一标识出主机所在的网络及其网络中位置的编号。

  问题1:查看本机IP地址,与周围同学比较计算机IP地址的异同,填写教科书第30页的表。

  (2)IP地址的管理(此部分以自学为主)

  因特网地址分配机构(IANA)负责全球IP地址与域名的管理。全球IP地址的分配是按照一种分级的方式管理的,。分析我国IP地址短缺的原因,思考如何使用新的技术,以便提供更多的IP地址。

  可借助电子教室管理平台,参照上面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地址分配联盟管理办法”一文进行讨论。

  (3)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

  格式:IP地址提供统一的地址格式,传统的IP地址是由32个二进制位组成的。即将IP地址分为4个字节,每个字节以十进制数来表示,各个数之间以圆点来分隔。例如:192.168.17.108就是我们班××同学的IP地址。

  教师提问:大家通过刚才对IP地址异同的分析,能不能看出IP地址的组成呢? 学生回答:由两部分组成,如下表所示。

  组成 功能

  网络标识 确定了该主机所在的物理网络

  主机标识 确定了在某一物理地址上的一台主机

  分类:由于因特网上的网络规模有很大区别,因此IP的编址方案将IP地址空

  间划分为A、B、C三种基本类型,每类有不同长度的网络位和主机位。

  IP地址 网络规模 地址范围 主机数目

  A类 很大 1.x.y.z~126.x.y.z 1,677,214

  B类 中等 128.x.y.z~191.x.y.z 65,534

  C类 很小 192.x.y.z~223.x.y.z 254

  ①网络寻址规则如下:

  网络地址必须唯一;

  网络标识不能以数字127开头,在A类地址中,数字127保留给内部回送函数;

  网络标识的第一个字节不能为255,数字255作为广播地址;

  网络标识的第一个字节不能为“0”,“0”表示该地址是本地主机,不能传送。 ②主机寻址规则如下:

  主机标识在同一网络内必须是唯一的;

  主机标识的各个位不能都为“1”,如果所有位都为“1”,则该机地址是广播地址,而非主机的地址;

  主机标识的各个位不能都为“0”,如果各个位都为“0”,则表示“只有这个网络”,而这个网络上没有任何主机。

  问题2:某单位共有24个办公室,每个办公室约放置3台计算机,那么在进行网络规划时,最好应考虑采用的IP地址是(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A. A类地址 B. B类地址 C.C类地址 D.D类地址

  (4)IP地址的设置

  方法 前提 优点 缺点

  静态分配法 要有足够的IP地址 易于管理 浪费IP地址资源 动态分配法 公用IP地址暂时分配给用户 节约了IP地址资源 安全性较差 问题3:利用电话线拨号上网的IP地址一般采用的是( )。

  A.静态分配IP地址 B.动态分配IP地址

  C.静态、动态分配均可 D.不需要分配IP地址

  3.教学反思

  “IP地址基础知识”这节课理论性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整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基本已经达成。整节课在设计上比较紧凑,条例也很清晰,但是缺乏活力,所以感觉整个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这方面的.内容还要加强。

上一篇:长宁区虹古三幼哈比桥治幼儿园电话下一篇:计算机课程《认识IP地址》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