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说课稿

2021-06-13说课稿

历史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历史说课稿 篇1

  新编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共有8节,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这个阶段,是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

  教材主要涉及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国人民的抗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等方面内容。头绪多,内容丰富。《洋务运动》是本章的第二节。洋务运动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产生,进行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学习本节教材,有助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国近代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抵御外来侵略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洋务派、顽固派、洋务运动的时间、主要代表、口号、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等基本内容。

  2、 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洋务运动发展过程的了解,认识顺应世界潮流的必要性;通过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

  3、强化能;力培养通过对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的归纳,培养学生概括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事物异同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导读—共析—巩固”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教师以设疑、析疑为主;学生以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为主。在师生多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1、 问题导读:教师依据教材,设计了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初步理解教材。

  ①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②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③洋务运动为什么会破产?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2、异同比较:

  ①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洋务运动的背景:

  a、内忧外患,为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b、外国技术逐渐传入;

  c、慈 禧太后采取支持的策略;

  d、总理衙门的推动 ②师生共同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a 、不同点:对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态度不一样;

  d、相同点: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3)补充说明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 学生归纳:检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笔记,对洋务运动的“分期、口号和主要内容”是否完整归纳出来,并请学生简要回答:

  (1)两个阶段:60年代至70年代“自强”;70至90年代“求富”。

  (2)主要包括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举办新式教育等四个方面。然后教师扼要地点明军事工业的性质是封建性的,而民用工业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4、 深入分析:依据教材内容的提示,要求学生结合已知知识,对洋务运动破产的四个原因展开分析,重点理解“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进一步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和中国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是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障碍。

历史说课稿 篇2

  一、 教材

  (一)教学内容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该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本课则掀开了祖国历史的篇章,内容包括了三个子目,即“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山顶洞人”。这样的安排体现了我国远古居民的演变发展过程,具有时序性和逻辑性。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课标要求

  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是理解中华文明起源于何时何地的基础。本课不仅掀开了祖国历史的序幕,也涉及到人类起源及演变的问题,对同学们今后学习世界史也起着一定的铺垫作用。

  课标对本课知识作了如下要求: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根据课标来看,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较为简单。我结合教材内容,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识记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遗址发现的时间、地点以及他们生活的年代,了解他们的体质特征和生活状况;我国境内远古居民不断演变发展进步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感知、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基本史实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还原历史情景。初步掌握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在欣赏图片和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会寻找历史信息,构建起远古居民发展演变的历史框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同学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热情。初步理解“劳动创造世界及人类本身”的唯物史观。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重点:人类的起源,元谋人的地位和基本情况,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及其生活状况。

  依据:人类到底从哪里来?对于这一问题,教材虽未重点阐述,但有必要为同学作简单介绍,这符合七年级同学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心理特点。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体质特征和生活状况的掌握既有利于学生了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与联系,也有利于同学总体把握远古居民的概括及其发展的历程。

  难点:从元谋人到山顶洞人,他们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特点,火的使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社会组织形式。

  依据: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学生掌握远古居民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情况有利于理解人类通过劳动不断完善自身并推动社会的发展。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

  二、 教法

  七年级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喜欢!

上一篇: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下一篇:有关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