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6-13说课稿

关于说课稿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今天,我执教的这篇课文《只要翻过那座山》生动地记叙了少年在翻山的过程中战胜困难和自我的艰难历程。启迪我们要满怀坚定不移的信念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这篇课文位于本单元课文中的第二篇,是一篇精讲课文,它上承《站在世界地图前的少年》,下连《男孩,别哭》、《梦想飞翔》,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运用的过渡位置。

  二、教学目的

  根据本课的内容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知道少年在翻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少年是如何战胜的?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的深刻含义,学习少年为了追求理想,不怕吃苦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突破重难点,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谈话法、讲读法、朗读指导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配合简笔画板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并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

  四、学习方法

  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机会的平台,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认知过程以及语文教学的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回顾内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复习导入巧妙地为新旧知识铺设了桥梁,同时,复习导入不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整体的回顾,而且还让学生明白今天这堂课要学习什么。

  2.合作探究,品读理解

  新课标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少年在翻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少年是如何战胜的”的问题。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深入了解课文,读就成了学生与文本交流的纽带。比如:“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这句话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我在不同的情境下,显示这句话,让学生根据情境了解少年当时的心境,由少年的心境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情感。结合朗读,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体会作者表达的过程。

  3.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对课文有了深入整体的理解后,根据板书,把总结课文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了解文章作者要表达的中心以及“山、海、海鸥”的象征意义。

  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学习语文必须靠积累,当这堂课接近尾声时,让学生表达想要对少年所说的话能及积累励志格言的拓展延伸练习。这样的练习,不仅是对语言的一种积累,对表达的一种提升,更主要的的是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老师的思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紧扣文章中心的词语,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山、海、海鸥”这些词的象征意义。在初板书中,我在山与海之间故意留下空白之处。随着课文的深入,老师笔下的一座山变成了重重山恋,这就意味着少年面对的是重重困难,只有直面困难,迎难而上,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才是板书的精妙之处。

  总之,这节课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发现了自我的价值,在朗读中,把握少年的情感,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训练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实验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内容是认识圆的特征和学会画圆。这部分知识是小学最后一个平面图形的教学,是在前五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的,是为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及为下学期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做好准备,起到桥梁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班有57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对图形教学非常感兴趣。,敢于动脑、动手。但是有部分学生,特别是留守生,在家未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形成不爱动脑筋的习惯,针对这些情况我实行小组合作式教学。

【目标定位】: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及认知规律,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初步拟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 认识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 学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与直径。理解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 使学生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目标定位后,我结合学情分析确定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认识圆的特征。

  2、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圆的正确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纸片,直尺、圆规。

【教法运用】:

  依据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本节课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通过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去建构新知,尽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操作、观察、交流、质疑、概括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与人分享,学会反思,实现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发展。

【教学过程】:

  基于上述设想,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为了增强课堂的凝聚力,复习引入的时候我就动用了课件,出示了一组图形,让学生直观感受,从中找出与众不同的图形,找出“圆”。再让学生说出区别于其他图形的理由:圆不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而其他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接下来我又用圆形钟面、硬币等实物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圆”,激发学生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从而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学习圆的特征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1) 认识圆心。请学生们拿出课前已备好的圆形纸片,引导他们按不同的方向对折手中纸片,看看能发现什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再在全班交流汇报。老师在大家的众多发现中,突出肯定“许多折痕都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并不失时机的告诉学生这个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让学生在自己的圆形纸片上点上“点”,用“O”表示出来。之后在“圆周上、圆外、圆中心、圆中任意地方”点一“点”,让学生辨误,强化对“圆心”的认识,了解“圆上”的概念,为学习半径和直径做好准备。

  (2) 认识半径。请学生在自己的圆周上任意定几个点,再用有刻度的直尺量一量圆心到圆上这任意一点的距离,请同学报出测量结果,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容易的就能发现“同一个圆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老师再用课件演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这个圆的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从而揭示半径的概念。让学生在自己的圆形纸片上用字母“r”表示出半径来。引导学生探究: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从而掌握“在同一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这一基本知识。

  (3) 认识直径。引导学生观察手中圆形纸片,动手描一描这些折痕,通过实践活动,感知直径的特点,并让学生练习画直径。让成功者告诉其他学生“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用字母d表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并感染其他学生。随之老师用课件揭示直径的概念,让学生也在圆上表示出来,并通过比一比在单位时间内画直径,看谁画的多?量一量你又能发现什么?通过画、量、想等心智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直径有无数条且长度都相等。最后请学生观看课件,并让学生探索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这样通过半扶半放的教学,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在学完半径、直径、圆心的概念后我安排了两个小练习,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学习圆的画法

  (1)、了解画圆的工具和使用方法

  画圆的工具很多,这里着重介绍圆规。圆规有两个脚,它的一脚有针尖,另一脚装有铅笔或粉笔,针尖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右手握圆规,左手按住纸,不要用力过大,另一脚旋转画圆,教师边讲边示范。

  (2)、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

  第一步: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

  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选好的一点(即圆心)上。

  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圆就画好了。

  (3)、练习画圆

  1、学生自己随意画圆。

  2、学生动手按指定的半径与直径自己画圆。

四、拓展延伸,强化理解。

  学习了半径、直径、圆心,通过辨析比较,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结合半径、直径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习:

  (1) 判断题与填空练习,强化对概念的理解。

  (2) 拓展延伸题。

  设计这组练习的目的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把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

【评价反思】:

  本节课我教学的基本思路是:教师既是这堂课的设计者、引导着、也是这堂课的参与者,而让学生成为这堂课的主人,让他们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堂课中,我没有刻意去追求教学过程的完美,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走,灵活把握,适时点燃学生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在享受成功中成熟。在这堂课中,我遵循数学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原则,给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走进生活,办他们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走出课堂,这才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上一篇:【精选】说课稿集合十篇下一篇:精选说课稿集合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