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说课稿汇总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说课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9页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
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惯。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因为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学生在把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就不知道积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52×2= 321×2=
2、笔算:
24×12= 44×59=
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但这已经是三年级学习的内容,好多学生已经忘记,所以进行复习非常有必要,且很自然地把旧知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1
1、创设情境后,先让学生列出算式“145×12”,想:你会算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课本第49页所列举的方法,这时,教师适时优化出用竖式来做。
2、全体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145×12”。
3、挑学生不同的竖式板书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① 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积的末尾对准了个位。
② 当遇到连续进位的情况时不进位。
③ 受以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影响,忘乘百位上的数。
不管是正确的竖式还是错误的竖式,都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4、归纳算法,着重强调: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的是多少个“十”,乘得的积的末尾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七的练习简析。
第50页第2题:要求绕地球59周的时间和5天比大小,这里要把5天化成以分钟为单位,学生可能已经把天、小时、分钟之间的进率忘了或者不知道该怎么比,需要教师适时点拨。
第3题,有的学生在计算54×145这种两位数在前三位数在后的乘法时,不知该如何计算,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可以把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计算。
第4题,因条件和问题都较多,学生读题时可能会出现读不懂就做或者找不出合适的条件来解决的情况,教师可要求学生读懂题再做。
第7题:把学生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出现的错误都列举了出来,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计算中的错误再改正过来。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地球自转及其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人教版)《地理》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一框的课文,本节教材的内容有:地球自转和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很大的弹性。我是这样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第一:地球自转的周期、方向等知识看作学生已初步具备的知识,因为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了;第二:不要学生系统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只要了解“地理现象”;第三:不是要求学生被动的接受,而是要求学生能用事实说明。
2、编排意图和前后联系
这节内容是继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编排的,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现在,对地球自转进行学习,为下一节学习地球公转打下了基础,也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了基础。
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课文分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分别进述。应该指出的是地球绕轴自转和绕日公转是不能分割的,分开来讲是为了教学上的方便。
本节内容较简单,为了使学生能获得感性知识,教材安排了演示地球自转的小实验和一段阅读材料“是地转还是天转?”引出了人类研究地球运动的历史,让学生理解了一个简单的现象是靠人类不断探索、研究得到的`,使学生提高了对科学知识的重视性。
3、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
(2)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能用地球仪科学地解释昼夜更替现象。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之能把教学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联。
过程与方法: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所以本节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限于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对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理解较为困难,所以把地球自转和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作为本节重点.采用播放地球自转视频的方法使学生直观地观察.
教学难点:
由昼夜更替而产生不同地方的时间差异。这是地球自转的另一个事实。但是学生受活动范围的限制,对不同地方时间差异较为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的方法,以便于学生系统的理解.
二、说教法
1、对于本课的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
2、本课内容比较抽象,限于初一学生的思维水平,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十分喜爱的网络,生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例如播放地球自转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地球自转运动情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3、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要采用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