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2021-06-13说课稿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哦!苏珊娜》是一首典型的美国西部音乐风格的歌曲。全曲共有六个乐句,旋律轻快流畅,曲调素材精练,易唱,易记,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歌曲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真诚的情谊,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向往。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可使学生们从中学会珍惜朋友、珍惜友谊。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懂得珍惜同伴间的珍贵友谊;

  2、过程与方法:通过肢体伴奏、乐句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用轻快、跳跃、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学会用肢体语言为歌曲伴奏,增加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

  我把教学重点设定为:学生能用轻快、跳跃、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设定为:学生能用肢体语言为歌曲伴奏。

三、教法和学法

  我在本课中的教学方法是: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兴趣引入法、视觉图像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通过“乐句问答”的游戏,律动、舞蹈等并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过程追求动静结合、张驰有度,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通过整体感知、模仿、听唱法、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

  本堂课我针对教学目标,为这堂课的每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觉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下面我对课的流程作简单的陈述:

  (一)兴趣导入

  首先我用多媒体、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对歌曲的背景有个初步的认识并对歌曲产生兴趣。

  (二)节奏练习

  1、让学生先观察老师是怎么为歌曲伴奏的;

  2、学生学习伴奏;

  3、师生一起为歌曲伴奏。

  (三)学习歌曲

  1、朗读歌词(按节奏朗读歌词)

  (1)重点词的学读(阿拉巴马、路易斯安纳州)

  (2)分句学读歌词

  (3)完整朗读歌词

  (4)最后通过“乐句问答”的游戏,引起学生兴趣并巩固歌词的朗读。

  2、学唱歌曲

  (1)先听老师范唱

  (2)“乐句问答”学唱歌曲

  (3)完整演唱歌曲,强调用轻快、跳跃、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4)配上肢体伴奏演唱歌曲

  (四)展示

  1、小组相互表演选出代表上台表演,其他组员为其伴奏;

  2、老师进行鼓励并点评。

  (五)小结:懂得珍惜同伴间的珍贵友谊。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在此,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说课稿 篇3

  一、说该课内容及其在教材上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小橘灯》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七课。该课文是第二单元的讲读课文,也是一篇较好地体现单元学习重点的文章。它上承第一单元知识点“感知全文,提炼主旨”,下启第四单元的“整体感悟,发表见解。”对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吸收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说该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

  该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从感性体会课文到理性分析作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本教学目标的设置是结合了本单元的知识重点和学生对知识认知的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只有从文字上获得感性认识后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对课文进行理性分析。本目标,一是体现教学思路是感性——理性;二是体现理性——感性——启发运用,这一引导训练过程。而整课的教学思路则体现:整体感悟——具体分析——欣赏与探讨,这一教学主线。

  三、说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重点与难点的定位理由是:因为该单元的知识点是“把握文意”。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创作意图,就必须把学生引入文章的角色之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内化,从而把握文章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如果学生能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出来,那么对文意的把握就更准确。因此这一重点与单元知识是符合的。而难点则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发展方面,作为语文课,不是机械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知识的训练;而是让学生全方位地把握课文,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欣赏课文。让学生学会鉴赏作品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本课的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整体教学法、读思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其具体操作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中相机启发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他们的感悟与表达能力。

  五、说该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出示小黑板)

  1、《小橘灯》一文按“我”和小姑娘接触的时间顺序,是怎样组织材料的呢?

  2、文中的主人公小姑娘与作者非亲非故,那么,作者为什么初遇她,又去探访她,事后又深深地怀念她?

  3、作者用“小橘灯”为题用意何在?

  (以上三道题,第一题是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也是为本节所要讲的内容作好铺垫。第二个问题是结合上一个问题的答案,开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而第三个问题侧是第二个问题的深化,是文章主旨的体现。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在文章整体框架内做到有总有分,在教学过程中,除第一个问题可以马上得出确定答案,而二、三个问题则无需马上确定,只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目的是使教学环节紧密,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角色。)

  (二)带着以上问题请同学们细读课文。

  (引导学生读与思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读后从六个步骤引导学生思考:

  1、初遇小姑娘,小姑娘给作者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提示:联系所学知识、文章着重从人物描写的几个方面着手?这些描写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2、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对小姑娘产生一种怎能样的情感?(怜爱)

  3、因为作者有了这份怜爱的情感,再加上寻友不遇的情况,使作者产生了去探望小姑娘的愿望。在探望过程中,小姑娘有那些表现?品读你认为最能表现小姑娘性格特征的语句。

  4、探访小姑娘之后,作者的感受与初遇小姑娘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怜爱——敬意)从那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5、在写探访完小姑娘之后,作者补叙了一段与朋友的谈话,这使我们更清楚了了解到小姑娘一家的境况及产生的根源,你能用几个词简洁地表达出小姑娘一家境况吗?(父亲失踪,母亲重病,生活贫困)。其根源是什么?(各自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然后老师明确:内战、反动统治。)

  6、假如你是作者,你遇上了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面对如此的困境,依然保持着那份镇定.乐观,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你能不为之感动吗?所以从文章的末尾所流露出的是作者乍样的情感?(深切怀念之情)

  (以上六个步骤是对开头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的细化,它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一是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二是体现出课文教学中的主导与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三是体现出教路的条理性;四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五是体现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回顾性小结。

  1、引导学生完整地回答开头所提的第二个问题。

  (这样回顾总结前面的'课文分析,让学生对作者的情感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从整个故事来看,“小橘灯”与“小姑娘”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提示:品读文中有关描写“小橘灯”的语句,体会文章用“小橘灯”为题的用意何在?)

  (这一设置,既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主人公的精神实质,又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意。)

  (四)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用小黑板出示)

  1、运用了对比艺术。

  (1)小姑娘弱小的外貌与高贵的精神,形成对比。(教师结合课文作具体分析)

  (2)对红薯稀饭的珍爱对的淡漠(甘甜橘子)

  (引导学生结合文段分析)

  (3)结合小姑娘家境贫寒,不幸遭遇与小炭炉的热气、热情待客,可以归纳为的现实和的人情作对比(凄凉;温暖)。

  (以上对比写作艺术分析,体现出教与学的互动,同时在训练的形式上,采取归纳——分析,分析——归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从而学会如何理性地赏析课文,从中体会到作品中艺术的魅力。)

  2、巧妙的伏笔与照应

  (1)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句子。

  (2)在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品味一下,说说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这一设置,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好的习作典范。”把作品赏析与指导学生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学生的作品赏析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五)学生质疑。

  总结全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意见。

  (这一设置部分主要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也有利教学信息的反馈。)

  (六)作业布置。

  1、归纳课文的主旨。

  2、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课文进行分析。

  (这一作业设计,一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二是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挖掘教材中能展现人的最美好的一面,让学生在作业中重新感悟这种善良的人性本质。)

  六、说该课的板书设计。

  小橘灯

  作者:冰心

  外貌

  初遇言谈

  行动

  语言

  动作

  怀念心理深切思念

  (这样的板书,从情节、表达方式、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情感变化等角度入手,充分体现了文路、教路和学路的和谐统一。)

上一篇:【热门】音乐教学计划三篇下一篇:【推荐】小学体育说课稿模板九篇